名师专栏丨让我“仰视”的儿子——北外曹文教授
(2015-07-23 13:55:41)
标签:
北外青少北外青少英语少儿英语北外曹文高中国际班 |
本文写于2015年7月3日。
作者:曹文
14岁孩子的妈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外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北外青少英语首席教学顾问。
儿子:肖博文
14岁,成功考入人大附中A-LEVEL高中国际班,雅思考试斩获8分,曾出版英文小说集《未完,待续……》。
正文
今天是北京中考成绩发布的日子,当我看到儿子的总分时,我知道,他已经坚实地踏上了他的梦想之路。
儿子1.76的个头悄然长成,以至于习惯于低头看他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和他讲话就必须仰视了,而且越来越仰(常和他交谈一定对我的颈椎有好处),所以我总开玩笑说:我仰视你!他接龙:Literally or spiritually? (是字面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我回敬:别美!
但是这一次,我真的spiritually仰视他了,不仅因为他中考考出了他应得的成绩,也不仅因为他考进了目标学校人大附中A-level高中国际班,最重要的是他非常清楚他要什么,并且勇敢地追求。
他本可以不拼中考:他考上本校的直通班,放弃了;一模成绩出来后他可以和全区最好的高中签约,放弃了;作为北京市三好学生他可以直升本校,放弃了。眼看着他放弃一个又一个进入保险箱上优质普通高中的机会,去拼那充满不确定因素的中考,为的是考入自己心仪的A-level高中国际班,这个班不仅对中考成绩有高要求,还有额外的加试。所以,他能否成功考上,不到最后一刻谁也没有把握,就这样,他一直在未知中前行。我有时候甚至担心是不是我误导了他(因为我所在的学院是做这些项目,所以我总谈论这些),他自己本没有想明白,但是多少次问他,他都肯定地说这是他的选择。同时,因为他就是要去英国读大学,所以一门心思地就考A-level国际班,不会被IB、AP什么的所动。
更让我不踏实的原因是他几乎就没有表现出我所定义的“刻苦”:坚决不上任何中考培训班,完成作业后就开小差(看闲书、去图书馆),除了老师留的从来不刷题做卷子,每天到十点就睡觉… 虽然我狐疑地看着他逍遥,但也不能武断地逼他“刻苦”,因为每次他都考得不错,我只好用“就你这种学习状态考成这样只能算幸运”这样的话敲打他,心里却一直惴惴不安地担心幸运不是总有。
置身于中考家长圈子中,我听到家长这样的话:学校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孩子可能达不到,所以才报国际班;或者国际班要不录取,我们就上普通高中;今天儿子在排队报名国际班的时候,围在他身边的家长表扬他能自己来,因为她们的孩子都不愿意来排队报名。
难道普通高中和国际班是互相垫背的关系吗?而且孩子究竟如何看待和选择呢?要知道,走上国际班道路的孩子就意味着彻底放弃国内大学之路,这不仅仅是几万和100万的区别,它对孩子的未来是个多么重要的决定,如果孩子不是拥抱它,而是把它当做替补,孩子将带着怎样的心情迎接其实比普通高中更大的挑战?
从8岁到15岁,这七年,无论是英语,还是阅读,还是哲学,还是多语,还是编程,还是英国大学,没有谁在设计,儿子都充满了发自内心的好奇和喜爱和它们亲密互动,我知道,只要他保持这份好奇心和激情,他将自然成长于无痕之间,让我越来越“仰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