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钟慢效应”已被证实了吗?

(2021-04-04 12:45:54)
标签:

钟慢效应

μ子寿命的测量实验

分类: 理论物理

第十一章  “钟慢效应”已被证实了吗?

 

其实,我们不能一味迷信教科书!

 

§11.1 “宇宙线μ子寿命的测量实验”,是“钟慢效应”的铁证吗?

 

宇宙线μ子寿命的测量实验被许多教科书优选为“钟慢效应”的铁证 (如北大赵凯华教授主编的《力学》、北师大漆安慎教授主编的《力学》、复旦郑永令教授主编的《力学》、A.P.弗伦奇编写的美国麻州理工学院的教材《狭义相对论》等等)

在美国,该实验还被摄制成科教电影,言之凿凿地说该实验清楚表明飞行μ子的寿命因其高速飞行而延长了。[12]  

但是很遗憾,这个结论是经不起推敲的——

来自高空的宇宙线,轰击地球大气会产生大量的μ子,这些μ子具有很宽的能量范围,飞行速度有大有小,高能量μ子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c,可大于0.9954 c[12]

(静止μ子的半衰期约为2.2×10-6秒。[13]

1963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海拔1910的华盛顿山的山顶,D.H.FrischJ.H.Smith用一种闪烁器检测铅直向下的μ子的数目(这种闪烁器只能检测到速度在0.99500.9954c之间的μ子),结果检测到了每小时平均有563±10个;然后下到离海平面3米处,用同样的闪烁器检测μ子的数目,结果检测到了每小时平均有408±9个。[12]

根据半衰期计算,经过了1907米的飞行时间,在海平面附近能被检测到的μ子的数目应该不到35个,而实际测量却有408个。教科书言之凿凿地告诉我们:这正是“钟慢效应”导致了高速飞行μ子的寿命延长了。[12]

笔者认为这个结论过于牵强附会。因为在山顶上被检测到的563μ子,并不是山顶上的全部μ子,而仅仅是速度在0.99500.9954c且进入了闪烁器的那一部分μ子。

但海平面检测到的408μ子,则可能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山顶上能被检测到的那些μ子衰变后存活下来的; 第二部分是山顶上速度大于0.9954cμ子,尽管不能在山顶上被检测到,但它们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可能会耗散一些能量,以致到达海平面时,速度会降到0.99500.9954c之间,就可能被检测到; 第三部分是在山顶之下,宇宙线轰击大气而“新产生”的μ子。

所以,用这408μ子来推算那563μ子的寿命,显然是太牵强附会了!  ( 有趋炎附势的嫌疑! )

有人反诘,即使能否定这个实验,那又能怎样?另有许多实验同样能证实“钟慢效应”!

殊不知,“宇宙线μ子寿命的测量实验”,是被众多教科书优选出来用以证实“钟慢效应”的“铁证”,否定了这个实验,足以动摇一下教科书迷信”!

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采用一种“两次对钟法”,来彻底否定“钟慢效应” 如此,我们就不必对其他那些所谓的“证实‘钟慢效应’的实验,逐个进行否定了


参考文献:

[12] A.P.弗伦奇,狭义相对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张大卫译,1979102109

[13] 漆安慎、杜婵英,力学[M],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