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学国学“之国学人物——孔子

标签:
人物孔庙文献不喜欢文化育儿 |
分类: 感恩教育读本 |
又到了每周五的博客专题时间,不知道上周的老子大家看得喜不喜欢呢?这周的博客,我们将继续给大家介绍一位国学大家,那便是中国人最最熟悉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孔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家道也跟着中落,虽然生活贫苦,但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后来孔子三十多岁的时候开始授课讲学,颜渊,子路,子贡等都是他的学生,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学,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而这些优秀的学生很多也都追随孔子,从事了教育事业。后人还整理了《论语》一书,主要就是孔子和他这些学生的问答,是研究儒学的重要文化经典。
孔子的一生都过得很颠沛流离,他热衷于政治,但当时的统治者对孔子却若即若离。孔子只好周游列国去推广他的政治主张。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礼”与“仁”, 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可惜在当时的乱世下,孔子所主张的仁政并没有施展的空间。
仕途失意后,孔子回到了他的故国鲁国。在这里,他度过了他的晚年,他把精力都放在了整理文献和教育事业上,对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http://s11/mw690/002I4RC7zy6I1mex6t47a&690
作者:王欢
版本:东方出版社
延伸阅读:
http://s16/mw690/002I4RC7zy6I1mgOdNd0f&690
扫描二维码
或搜索公共账号
dftmh11
关注@东方童萌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