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方童书馆
东方童书馆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33
  • 关注人气:1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怕孩子成为数学“零蛋”么? 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2013-03-13 10:03:00)
标签:

育儿

    数学家陈省身先生这样说: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接受了十几年的数学教育,然而很多人却只是学会了计算,而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数学。《我的第一本数学童话》通过潜移默化的故事形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告诉正在为数学苦恼的孩子们——数学究竟是什么。

   《我的第一本数学童话》分为八个系列:“基础”、“统计”、“时间”、“空间”、“图形”、“分类”、“测量”、“规律”。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在让孩子们阅读完该系列的故事内容后,告诉正在被数学困扰的家长和孩子们,正确地认知数学这门课题其实有很多技巧和乐趣。

    家长朋友们,孩子学习数学,意义绝不在于简单的数数、计算,也许他们现在获取的数学知识是有限的,但数学对于孩子思维方式的训练却是其它学习所不能及的。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形、都可以成为孩子的学习内容。简单地说,数学是一种思维,是一种数学化的思维方式。

    我家里有两个小孩,结合家里的实际情况来说几个自己的早期数学教育想法。学习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数与量,几何与空间,数理逻辑经验。

 

今天为大家介绍数与量:主要是认数、数数、计数、简单算术。

1,认数

大宝小宝认识数字大概是在1岁左右,这要得益于我们家的那套数学童话中《穿越时空的数学旅行》和《身边的数字》

http://s10/mw690/94087b6ft7bfa14d9bdc9&690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TITLE="怕孩子成为数学“零蛋”么? 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

http://s1/mw690/94087b6ftd7c4d0d83300&690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TITLE="怕孩子成为数学“零蛋”么? 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

 

    自从认识封面上小王子抱着的那个大大的“2”,就对这个数字特别敏感,每次看到有“2”的地方就会指出来。从来都不会出错。在医院打点滴时,我们在2号病床上,他兴奋地指着:“2.2”。最搞笑的是,我们全家去泡温泉,大宝都会指着更衣室里的每个柜子“2、2”叫个不停。稍大一点,我又教了“0”,孩子们特别偏爱这个数字,而且对“0”的意义理解得很好。

http://s11/mw690/94087b6ftd7c4dea6d3ea&690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TITLE="怕孩子成为数学“零蛋”么? 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

http://s5/mw690/94087b6ft7bfa16495244&690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TITLE="怕孩子成为数学“零蛋”么? 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

 

2数数(口头数数)

    孩子们1岁半的时候,就能从1数到20,但无论问他们,什么东西有几个,让数一数,都要从1数到20,教他们用手点着数,不过也会重复地点过来点过去。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的阶段,因为这时的数数只是背儿歌似的背诵数字,并没有形成数词和实物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也不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3 计数

    怎样从“数数”过度到“计数”呢?我的体会是:游戏中学习,生活中训练。

通过读《琳达喜欢哪件衣服》孩子们获得很多启发。

http://s3/mw690/94087b6ftd7c4e089fed2&690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TITLE="怕孩子成为数学“零蛋”么? 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

http://s5/mw690/94087b6ftd7c4e0f3cb74&690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TITLE="怕孩子成为数学“零蛋”么? 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

http://s8/mw690/94087b6ftd7c4e12159a7&690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TITLE="怕孩子成为数学“零蛋”么? 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  

数一数琳达哪个颜色的衣服最多?

 

    这样反复练习多次后,一次在医院打预防针,小宝看着候诊的一排排人,忽然叫:“二个奶奶!”我顺着他的手指方向看过去,果然左边一个老婆婆抱着孩子,右边还有一个老婆婆。小宝边指还大声地说:“这边一个奶奶,那边一个奶奶。”弄得两个奶奶和周围的人都笑了。

仔细想想,其实计数还是很复杂的。第一,必须使手点的动作和口数的动作相对应,第二是序的协调。孩子口中数的数应该是有序的,而点物的动作也应该是连续而有序的。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这个过程既不能急于求成,应当允许孩子有一个思考、出错、调整、领悟的过程,而恰好这个过程是我们家长无法替代完成的。

 

4 简单的数的加减

    没有正式教过孩子们关于加减的算术问题,可我总是认为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对数的理解和生活经验体会到加减的量的变化。

http://s9/mw690/94087b6ft7bfa16b8a9b8&690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TITLE="怕孩子成为数学“零蛋”么? 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
http://s6/mw690/94087b6ftd7c4e90b6075&690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TITLE="怕孩子成为数学“零蛋”么? 再不抓紧早教就晚了!(一)" />


    下面是周末出差回来,带大小宝去公园玩,回来的一段对话:“今天去游乐园,大宝玩了什么?”“玩了小火车。”“玩了几次?”“两次。”“小货车每次转几圈啊?”“两圈。”“那一共转了几圈?”“四圈!”这次没等大宝回答,小宝就迫不及待地抢答了。我一直觉得很神奇,这就是三岁孩子自己对数字的感悟。

    在家庭教育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通过好的读物传输给家长朋友们经验,再付之于实践一定会让孩子们的早教优于其他同龄孩子,让他们学到的更多,体验得更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