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酷爸爸:训练3岁儿子不尿床的艰苦过程

(2012-02-28 09:54:26)
标签:

经济学家

育儿

尿床

奖励

惩罚

分类: 酷爸爸育儿经

【编者按】生产(如果母亲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向丈夫大吼大叫分担痛苦的话,痛苦总量会不会增加?)、睡觉(孩子的哭闹声就像是一个要约:“如果你现在过来照料我,我就不哭。”)、吃饭(属于市场营销问题)、旅行(“带孩子旅行,往好里说,他们还是比行李更让人头疼。”)、惩罚(要注意威胁可信度的问题)、生日聚会时间安排……你是怎么考虑这些问题的?

酷爸爸乔舒亚·甘斯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经济学家,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亚洲排名第一的商学院——墨尔本商学院教授。他还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和其他初为人父母的家长一样,甘斯在第一个孩子降生时,既快乐又紧张。然而,和众多父母不同的是,甘斯是一位经济学家,于是,他开始将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育儿。《酷爸爸:著名经济学家是这样教育孩子的》200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2010年中文简体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或许你会天真地认为有了孩儿1号的经历,在孩儿2号的培训方面会轻松些。其实,我们原本计划等孩儿2号年龄再大些后开始训练上厕所,等时机成熟后,让他立即和尿布“一刀两断”。

孰知,儿子的情况和大女儿截然不同。很多人认为这是由性别造成的差异,然而,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大女儿的一些性格特征让我们知道如何对症下药,奖励机制就非常奏效。首先,她本身讲求策略,知道奖励意味着什么。其次,她的某些基本动机——最显眼的是她好吃——让我们能够选择一些极富吸引力的奖赏。简单地说,她和她爸爸一样。

然而,此类特质,我们儿子都不具备。在他身上,我们无计可施,而且他似乎也没有对某件事情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物质的东西,他都漠不关心。在他看来,上厕所只能取悦我们,为此,要想让他坐上便盆,我们必须给他讲故事听。他坐在便盆上聚精会神的时间也确实够长,似乎我们有希望高歌凯旋。

然而,事态进展缓慢。因此,我们决定再次推出明确的奖励机制,希望它能像上次一样奏效。但当前的情况有些变化:孩儿1号已经初长成,我们需要她的帮助。如果她不参加,只能给我们增添更多的麻烦。

所以,新计划出台:孩儿2号视情况可获得12块软糖作为奖励。同时,只要他表现好,孩儿1号将得到同样的奖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认为孩儿1号也是团队中的一员,理应分得一杯羹。

对孩儿1号的政策非常成功。她总是鼓励弟弟坐在便盆上,还给他看书。似乎我们已经成功地将该项培训外包:这无疑为我们争取到更多宝贵的时间。

可是,情况并没如我所愿。某日,我们发现孩儿1号为了让弟弟上厕所,正给他肚子里灌水。(顺便说一句,免得各位瞎猜,孩儿1号现在已经4岁,到了颇有想法的年龄。)从此,奖励机制叫停。

对孩儿2号,我们束手无策,而最后期限已经临近。他马上就要三周岁,只要能独立上厕所,便可以去幼儿园。距离他三岁生日还有三星期,我们几近绝望。(不仅仅是我们,他也很郁闷,因为幼儿园比日托好玩多了。)

为此,我们成立了上厕所集训营。所有尿布都被没收,地毯撤掉,亮出地板,我们决定战斗到底。他已经知道基本动作,只是还需要多次训练,我们就给你机会,想练多少次就练多少次。

你或许认为此举略显残酷。不过,我曾经做过调查,这和纳森·艾伦(Nathan H.Azrin)在其著作《一天之内,学会上马桶》(Toilet Training in Less Than a Day)中传授的方法根本无法同日而语。该书于1989年出版,是畅销至今的一千本图书之一。但是,看一眼书评,你就会发现,大家获得的结果各不相同;就连纳森迷都认为一天时间明显不够。我没有购买此书,而是继续推行自己的方法;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我或许会求助于纳森。

第一周非常困难:他拼命想要回尿布,我们也购买了更多的地板清洗剂。第二周结果喜人,“小号”成功率百分之百,“大号”还有些问题,但离成功已经很近。第三周,我们终于成功。

我们来到幼儿园宣布胜利的战况。但相关人员告诉我们穿训练裤(训练婴儿排便用的短衬裤)来也可以接受。这入园的规则真是一天一变啊,我叹息道。

然而,我们还是依靠对孩子的关心和无数次的练习取得了预期的胜利。这一切似乎又说明一个问题:该发生的早晚会发生。

可悲的是,折磨远没有结束。夜间训练启动后,奖励机制又不得已而恢复。容我休息片刻,过会儿继续这段回忆,它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样,让我望而生畏。

 

夜间培训是一项极为困难的工作。或许孩子在白天非常配合,但是到了晚上,昏昏欲睡或者已然沉沉睡去的他们很难察觉到上厕所的征兆。这段时期,他们需要的是尿布或者训练裤。对于父母来说,如果早上醒来一切干燥如初,便预示着已经走上了成功大道。如果能保持干燥达到一周以上,便可宣告培训结束。

我们给孩儿1号定下的政策是:不吃也不拉。她晚上睡觉的时间是630,所以,在她睡觉前两小时内我们都不会让她进食流体。这并非我们有意制定的计划,而是偶然间发现的方法。这种方法效果很不错,不久后,我们便开始正规的夜间培训。(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当时只不过是幸运罢了。该发生的终究会发生,睡前和醒后的例行工作一件儿没少。)

在孩儿2号身上,我们便没这么幸运。刚一开始,他就口渴,不给孩子喝水可是一种极不明智的做法。同样的做法在孩儿2号身上并不奏效。他似乎对此事漠不关心,我们发现,他起床后尿布倒也是干燥的,他也因此声称自己根本不用上厕所;于是,他一直用着尿布,后来换成训练裤。然而,这闻起来(用鼻子闻)有些不对劲,看来还是要出台奖励机制:他似乎永远都无法将利益取向和我们保持一致。

训练裤上有一些小图片,如果发生“意外”,图片便会消失。该设计使我们能够用肉眼进行外部监测,而且,儿子本身也能发现其中的变化。所以,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儿就是检查训练裤,如果图片依旧存在,大家便庆祝一番。

你想的没错,庆功会的作用不会太大,我们还需要出台一些实实在在的奖励措施,在育儿方面,这也算是我们的专利了。孩儿2号现在已经能够了解积分得奖的原理。干燥一夜获得一个积分,7分可以兑换一件奖品——一本书或一个玩具。这种激励措施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要确保图片不会消失,就能获得一个积分。”

有几天效果确实不错,我们也会断断续续地遇上一些小意外。此后,连续一周,每天早晨都可以发现完好如初的训练裤。所有人都开心极了,当然也给孩儿1号奖励了一件礼物;训练裤的时代随之宣告结束。可悲的是,第二天就发生了意外。你或许会说:“世事难预料。”然而,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这次遇到的情况史无前例。

在儿子的屋里放有一个小垃圾桶。检查的时候,我们在里面发现了五个训练裤。原来孩儿2号每天早晨起来后,如果发现图片消失,就会自己换上新的训练裤!他这么做并无任何恶意。他的想法很简单:早晨起来训练裤上一定要有图片。然后,他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又验证了那句恶俗的老话“一分钱一分货”。我们要的就是干燥的训练裤,结果就真的得到了。

为此,我们不得不新增一条要求:早晨检查的训练裤必须是昨晚穿的那条。这一条检查起来非常容易。

成功两三天之后,一天早上,我走进他的房间,发现他的床是湿的,而训练裤却依旧干燥。我让他解释其中的原因,他说:“没办法,是个意外。”

“但是怎么可能呢?你的训练裤应该湿了才对。”

“不会啊,我晚上没有穿,把它放在床头桌上了。”

原来,孩儿2号睡前就把训练裤脱掉,以确保早上醒来的时候它依然保持干燥!这招还真管用。而且,我们压根就没发现,因为他的下半身总是盖在被子下面。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给孩子提供奖励就像是给计算机编程。除非我们下的指令是正确的,否则就一定会出问题。在《星际迷航:下一代》(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中有一集,企业号飞船机长鹰眼(Geordi)本想编一段游戏程序“战胜DATA(百科)生化机器人科学官”,不料却创造出一个有感知的程序,几乎摧毁掉整个企业号飞船。在给我们儿子编程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我们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训练裤的图片上,因此,我们儿子便利用其创造才华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我们需要的是“一段程序”,实现我们的目标:不出意外。事发后第二天,我们便调整了策略。几个月后,我们终于喜获成功。取胜的原因在于我们不再仅仅关注训练裤(尽管孩儿2号随着年龄的增长本身也想摆脱训练裤的困扰),而是关注孩子的行为本身,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

所以,和孩儿1号情况类似,奖励机制确有其效,虽然在个别情况下适得其反。育儿真是件费心劳神的细致活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