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实践——公开课评课记录
(2024-03-11 10:15:24)小寨镇小寨小学公开课评课记录
讲课教师 |
项毅 |
讲课年级 |
五年级 |
讲课时间 地点 |
2024年3月7日五年级教室 |
讲课课题 |
《2.5的倍数特征》 |
||||
评课教师 |
谢蓬勃、王杨、张睿云、乔烁、吴昊、江雨浓 |
||||
主 要 内 容 |
一、授课教师做教学反思 项毅:2、5的倍数特征有共同之处,即都要关注个位上的数字。我在教学2的倍数特征时下功夫较多,由找倍数——观察特征——验证发现——得出结论,每一环节都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找到学习方法。再到5的倍数特征时,何不由扶到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性呢?因此,我完全放手,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观察、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时,我没有让学生通过做课本上的习题总结结论,而是通过让学生说自己的学号,谁是2的倍数,谁是5的倍数,然后自然的追问一句:“为什么有的同学举了两次手?”全体学生幡然醒悟,原来这几个同学的学号既是2,又是5的倍数,很自然的找到了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我感觉这一个环节的设计非常自然,贴近学生实际。这是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 二、听课教师评课 谢蓬勃:项老师在上新课前,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项老师的导入很好,说自己有一个神奇的本领,随意说个数老师就知道它是不是2、5的倍数,能吸引生的注意力,并为新课打基础。在学习新知识黄老师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项老师能及时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中 王杨:项老师能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学习兴趣和斗志。教师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张睿云:本节课项老师注重细节,讲究珠圆玉润。每个细节都能从整体上加以考虑,做到衔接得体自然。例如:奇偶数组成整个自然数,在百数表中以及在辨别奇偶数以后都有提问并进行强化。又如:在学习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环节,采用先找出2的倍数,再找5的倍数的方法,然后动态展示集合圈的交集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在不揭示“公倍数”这一概念的学习要求下,让学感知“公倍数”这一特点,为下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乔烁:环节处理得当、环环相扣。注重细节,但并不处处皆是面面俱到。各个环节处理既有详,又有略,环节之间还能够水到渠成,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之间的生成。每个环节不会显得突兀,给人一种浑然一起的感觉;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相应的重点内容,显得比较紧凑,缺一不可。 江雨浓:教师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李丽老师在上新课前,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新知识李老师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项老师能及时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 吴昊:总体来说项老师条理清晰,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时发现学生的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节课不足之处: 1、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不够。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这节课一开始教师营造气氛不很到位。后来气氛有所缓和。 2、总怕学生在这节课里不能很好的接受知识,所以在个别应放手的地方却还在牵着学生走。总结性的语言也显得有些罗嗦。 3、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对学生的评价少,激励性的语言不够。 建议: 1.让学生自己说一说验证倍数的方法 2.教师课堂语言精炼些,注意语言的严谨性。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