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2024-03-11 09:43:19)《“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研究》第一阶段小结
小寨镇小寨小学
一、课题研究进展
在研究课题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有关课堂教学理论书籍,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探索针对不同教学目标和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数学组教师利用教研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重点设计课堂活动,积极配合相关老师做好观摩课的准备,并认真听其他老师的研讨课,认真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一些关于课堂教学实践创新的调查问卷,根据数据整理,我们获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一手资料,为后期研究课堂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实际依据,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注意了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创设情景注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天然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
二、课题研究具体实施
(一)教师向学生明确提出动手实践的要求,按教学目的精心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创新实践操作,使他们的动作思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教师还参与学生的操作中,对于出现问题和错误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纠正和照顾,及时发现在操作中的闪光点和具有创新意识的行为,在全班予以肯定,引导学生大胆交流、共同分享动手实践过程中的体验。
(二)在教学中积极寻求对策,有目的地改进学生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实践和研究,促使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规范教学行为,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形成平实有效的教学风格,从而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爱。
(三)课题组教师在每次备课、评课之后,及时进行反思交流,总结经验。
三、研究结果与成效
教师课堂施教的模式与角色得到不断改善。通过调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适合时代需要的新的教学理念正在形成。老师们努力实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在课堂上不停地给学生灌输,学生先自学,后合作讨论,展示学习成果,解析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一般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基本实现精讲点拨。学生拥有课堂后,主动性得以发挥,课堂上有了新的生成。学生的思维是积极和活跃的。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与理想还是存在着一些距离,“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实践创新是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在调查统计中,课件的制作水平、多媒体的使用、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模式都还需进一步改进,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可能还会不断发现有待改变的现状,还需要不断努力,逐步发现问题,积极寻求最佳解决策略。
总之,我们课题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存在的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为“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创新实践,尽我们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