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背景下,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论文
(2023-05-29 20:35:13)浅谈“双减”背景下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摘要】兴趣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意识倾向。热情的兴趣甚至可以让人们克服困难或知觉障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开启通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应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感染、思想的熏陶、精神的提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心,最终达到学生爱上数学、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双减
目前,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育事业逐渐走上了改革的最新途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对诱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内在乐趣起着重要作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以此形成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学习数学的动机和欲望。
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不但要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在教学活动中以数学课为媒介,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打好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
在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时,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仿佛亲身处于一片碧绿的草地上,感受大自然的美,这时远处来了一群小羊,学生十个十个的数,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从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在巩固练习环节,开展数数接力赛活动,分小组进行比赛,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接力数,直至鼓声停时数的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并为后面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兑换人民币》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吸引学生的眼球,为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面值之间的兑换进率,开展各类实践交流活动。例如角色扮演活动,一人扮演银行人员,其他同学去兑换钱币。不仅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角色扮演活动中,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兑换人民币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抱团游戏,每位学生都代表一个钱数,教师说一个数,学生找同伴凑成教师所说的数。学生通过游戏互动,能进一步掌握它们之间的兑换关系,让学生能够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得学习数学变成一件快乐、轻松、愉悦的事情。
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知识内涵,感受数学的魅力,营造数学课堂轻松、愉悦的氛围,还可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或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带给大家美的享受。
为了让学生会学、善学、爱学数学,我们在教学中,除了与书本相联系外,还需布置一些实践作业,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例如学习认识钟表,可以动手制作模拟钟表,发挥想象力设计钟面的外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认识钟面的知识。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数学学科具有重要的职责。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手段,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以生为本,运用各种方法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备课要扎实,制作课件、教具学具、导学案等辅助教学的工具;在导入环节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人物、视频、互动游戏和故事情境等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可以设置个人或团体比赛,进行个人和小组积分赛,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在作业设置中,依据每节课的特点设计轻松、有趣的课后作业,并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设计不同的实践操作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加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学生对数学不是不感兴趣,而是因为缺乏生动有趣的形式让他们接受。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鼓励学生去学习,去理解。
通过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素养,使其认识到数学也是很有趣的,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带给自身的成就感。满怀热情、积极进取,将被动地学习诱因转化为主动地学习内驱力。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
[3]吴晓梅.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谢佩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J].教育革新,2005(4).
[5]《数学新课程标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