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教研探讨活动及课例研究

教研探讨活动及课例研究


《京剧趣谈》课例研究
[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京剧趣谈》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作者用通俗幽默的语言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这篇课文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学情分析]
高年级学生具有独立意识,求知欲发展很快,有广泛的兴趣,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发现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课文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驰骋、尴尬、约定俗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特色,理解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京剧演出片段的课件
[案例描述]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说起中国的国粹,同学们第一时间可能会想起京剧。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每位中国人都为此而感到骄傲与自豪!那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征服了世界各国酷爱艺术的人们。这节课,我们就走近京剧,了解一下京剧的艺术特色。(谈话说出京剧的价值和地位,出示京剧片段,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增加学生了解京剧的欲望。)
二、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问题:课文从哪两个角度讲了京剧表演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结合自身,采取学过的不同方式解决文中生字词。
2.检查汇报。
三、再读课文,明晰特点。
1.出示第一部分《马鞭》学习要求。
(1)京剧表演骑马时,为什么不用真马?
(2)京剧表演中,用什么道具来表演骑马?
(3)演员拿着马鞭代替真实的骑马有什么好处?
(4)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哪两个例子?
2.小组交流,明确问题答案。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舞台方圆太小,马无法驰骋,所以只能找一样东西来替代,马鞭是比较合适的。演员手拿马鞭,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演员有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随心所欲,不受限制。作者为了说明虚拟的道具也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举出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用的线是虚的,一个是宴席上举杯喝酒是虚的。
4.全班交流,了解用马鞭虚拟表演的特点。
四、感知表达,了解特点。
1.自由读《马鞭》部分,思考作者由马鞭说起,为的是说明京剧表演中的什么特色。
2.读第二、三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写出这两个自然段的意思。(第二自然段演员表演绱鞋底,针线都是虚的,但感觉可以使用。第三自然段演员表演举杯喝酒,实际上并不真喝。)
3.作者说京剧中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感觉可以使用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一是绱鞋底,二是举杯喝酒。)
4.京剧欣赏,领悟京剧表演的艺术特色。
(1)多媒体播放:京剧中骑马、绱鞋底、举杯饮酒的场景。
(2)学生谈观看后的体会。
五、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亮相》部分回答:
(1)这一部分讲了京剧表演中哪两种奇特场面?
(2)这两种表演有什么好处?
(3)作者在介绍京剧艺术特色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创设情境,运用方法,讲给别人听。
3.师生评议。
4.片段欣赏,体会好处。
六、拓展延伸,感受魅力。
多媒体播放相关的京剧片段,学生结合文字描述体会这种表演方法的好处。 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了解京剧表演艺术特色,适当拓展京剧相关知识,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七、布置练习,巩固提升。
基础型:
1.掌握本课所包含的生字词。
2.理解京剧表演的两种特点,掌握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将学会的知识分享给周围人。
拓展型:
1.搜集京剧相关知识,了解京剧更多特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运用本课学习的说明方法,任选一传统艺术加以描写。
八、板书设计:
京剧趣谈
[案例反思]
本篇课文是从道具和动作两方面展示京剧的艺术特色,首先,以国粹短片入手,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整体感知分段学习,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京剧艺术中道具的使用特点,通过课堂练习了解说明方法的使用。再次,根据相同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动作部分的艺术特色,抓住关键语段,带领学生探索学习,使其感受京剧的独特魅力。本文详细介绍了京剧表演中使用的马鞭等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点和作用,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了我们了解京剧、欣赏京剧的兴趣。文章围绕一个“趣”字,介绍了京剧的趣味知识,从中体现了京剧的独特魅力。京剧虽然是我们的国粹,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能听懂京剧、会欣赏京剧的同学少之又少。所以本课教学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前搜集与京剧相关的知识,欣赏经典京剧片段……将京剧欣赏与教材文本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边学边欣赏,感受京剧独特的艺术特色。
整堂课总体感觉良好,学生学习积极性强,探究学习能力较强,对京剧有了进一步了解,课下督促有能力的学生继续完成相关探究,以便继续学习,从而达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张扬其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