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教育人印象)名校大志-刘志春: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校长

(2014-12-08 15:04:16)
http://s13/mw690/002I22y1zy6OdMIOsJmdc&690

“从胜利走向胜利!”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它激励人们面对成功再接再厉,跳出“兴衰周期”,以成功为新的起点,向更高更好的目标迈进。但同时,“从胜利走向胜利”还预藏着“雪中送炭珍贵,而锦上添花更难”的哲理与现实。

在全国的中小学中,胜利一中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最佳典范。且不言:名之巧合,更谓之:实之名归。建校48年,早在20年前,还是胜利油田第一中学的时候就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享誉油城,享誉黄河三角洲。2005年,企业基础教育整体移交地方,更名为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其办学水平一年一个台阶,步步稳健,尤其是自2009年来,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形成了“一二四”发展战略,使这所学校从“质量”和“文化”,以及规模等实现了全面的大发展、大跨越,成为全省数一数二的名校、优质校,向着“现代化全国一流名校”的目标慷慨挺进!

向质量进军!——给人民一个“满意”

“质量好不好,首先看高考”;“素质强不强,也要看特长”;“发展行不行,还要看神情”。——题记

 “向质量进军”,对胜利一中来说,并不是“单兵种”“敢死队”的突袭战,而是“面向全体”、“面向全面”、“面向全国”长期坚持的战略。用胜利一中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来解释,就是:“为全人素养之达成,为生命境界之提升”!

先看“尖子生”:2005年被清华、北大录取3人,2006年录取2人,20075人,20086人,20097人,20109人,201113人,201217人,201322人……连年上升,成倍增长,其中2012年人数是2005年至2008年四年的总和,录取总人数位山东之首,还有数以百计的毕业生被香港大学、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等大学录取。同样以2012年为例,参加高考的800余名考生,一本上线619人,上线率71.4%,本科上线96%,上线率96%2013年,931人参加高考,山东省前100名,胜利一中占十分之一,一本上线661人,上线率71%,军检线上线802人,上线率86%在大多数学校追求“人人上大学”的热潮中,胜利一中却提前实现了“人人上本科”。

再看“特长生”:在学科竞赛方面,2009年至今,胜利一中有131人获全国联赛一等奖,获全国决赛金牌2枚、银牌12枚、铜牌5枚。其中2012年,在物理、信息、化学竞赛中,分别有5名、18名、14名学生获全国联赛一等奖,分别占山东省的1/101/41/3。在综合素质方面:2010年,顾玉婷同学荣获新加坡青年奥运会女乒单打冠军;第22届山东省运动会,东营市共获得9.25枚金牌,其中胜利一中乒乓球运动员就夺得6枚金牌;2011年,周围同学荣获山东省第11届围棋赛冠军;2012年,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女子短程10公里比赛,艾琪同学荣获亚军;山东省高中学生辩论赛,胜利一中代表队勇夺冠军……

再看“潜力生”: 因为成绩丰硕,胜利一中早已名满齐鲁,领秀华北了。但在刘志春的眼里,胜利不光是果实,更重要的是起点,所以他们非常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也就是说,他们决不忽视“小高考观”:为考而考,考上万吉。他们非常注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的培养,刘志春校长随时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向他们畅想的就是“为了民族复兴”、“为了时代发展”,“快乐学生”、“终生学习”和“敢做伟人”、“勇于承担”领袖与大师气质与潜力,从而使学生们自身也形成了“重视细节,无往不胜”、“放平心态,放稳脚步”、“知识扎实,心态积极”、“掌握方法,快乐学生”、“准确定位,直面错误”等一系列学习高招和学生文化……

刘校长说,质量是衡量学校发展高度的硬指标,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质量应表现出优质性、普遍性、全面性、适应性的多重特点和优势。根据高考录取率、特长获奖数推算,以及相关资料显示,胜利一中的教育质量有着“三全”特点:全体特点——“人人都成尖子生”、“人人都是尖子生”;全面特点——“特长生”就是“尖子生”,“尖子生”就是“特长生”;全能特点(身、心、德、能)——“尖子生”的近视率为46%左右(椐权威统计:全国高中生近视率76%)。他们个个神情淡定,充满自信,既是“应试高手”,又都是有着一技之长的艺术家、科技创新能手或运动健将。人人是书生,个个不文弱。

向文化进军!——给师生一个“幸福”

在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进程中,刘校长最看重的还是“向文化进军”。200812月底出任一中校长、党委书记后,他首先鲜明地提出了“为全人素养之达成,为生命境界之提升”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发展”的办学宗旨、“现代化全国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身心健、志向远、基础实、能力强、特长突出的高素质人才”的育人目标、“敬业奉献,励志图新”的学校精神、“诚、勤、立、达”的校训等,经过不断的创新、创优,实践,还逐渐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身必正、业必精、言必达”的教风、“笃于学、慎于思、敏于行”的学风等一系列良好的氛围,由此构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诚达”文化体系。

“诚达”文化体系在理论架构上熔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办学智慧于一炉,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智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使学校一切工作在实践层面上都有了文化之魂,形成了“一二四”囊括文化、融合文化,并使文化发挥巨大作用的发展战略(“一个宗旨”——“一切为了发展”的办学宗旨,“两个基点”——质量提升和文化建设;“四项重要举措”——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新课程改革、注重特色创新)。这一战略犹如一组以“四项重要举措”为作用点,以“两个基点”为支点的“文化杠杆”,发挥巨大的“文化力量”,翘起了“办学宗旨”这一艰辛而多元的“发展任务”。

“作用点”一:管理。他首先突出“实、严、细”的管理特色和操作策略,其次注重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所谓“实、严、细”是制度建设求“实“,制度落实求“严”, 具体管理求“细”,在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追求管理无痕的境界的具体策略上他们做到了依“法”——民主管理,和谐氛围,正“身”——以身作则,示范引领,重“情”——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刘校长一直强调,精细管理要有精心的态度、精细的过程,要管得科学有道理、规范有条理、到位而合理,做到点点滴滴求合理,细微之处见管理,体现精细化意识,在每一个环节上求精、求细、求合理。

“作用点”二:师资。他提出了“一年入门,三年合格,六年骨干,九年名师”的青年教师培养目标,组织实施了“专家引领工程”、“课题引领工程”和“学习引领工程”,坚持“崇德”、“精业”、“悟道”、“暖心”的原则、要求或策略,即突出师德建设的引领作用,突出师能提升的支撑作用,突出师智增强的促进作用,关心教师生活难题,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创造力强、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目前,胜利一中一线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等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师28人,东营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东营市特级教师等地市级优秀教师208名。77名教师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共有240余篇论文在有关刊物上发表,学校承担的国家级课题9项、省级8项、地市级4项、校级16项……

“作用点”三:课程。首先,他们建立了具有“多样化、可选择”和“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要”等本校特色的的特点“全人课程体系”,并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目前校本课程包括奥赛辅导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中外合作课程及特色实践课程四大类。诸如整合课程资源,开发、编印了《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概述》等30余种校本课程纲要,成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点点文学社、心声记者协会等3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促进了学生兴趣特长的个性化发展。其次,他们构建了“135”教学设计体系。“1”指坚持一个原则——“和谐高效”,“3”指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指“五环教学法”的五个环节——设计目标,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自学交流,教师把握课堂主线,引导学生展开研讨→解难释疑,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升华→培养能力,学生掌握方法,灵活运用→拓展提升,学生小结,教师再升华总结。

“作用点”四:特色。他们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和“重点突出,培养特长”的原则,一方面是独特的风格和比较鲜明的个性的课程创新:包括德、体、艺、科教育以及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研科研等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特色创新,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另一方面教育合力的创新,他们和社区联手共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使教育无处不在,潜能尽得发挥。例如:近年来,他们以德育工作“活、新、实”、学科奥赛辅导和乒乓球训练为主要亮点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校心理咨询室定时、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专题讲座,校园网设立了“健康驿站”心理健康专页,学校还成立了心擎协会等交流阵地,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施了艺体特长生培养工程,作为山东省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我们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乒乓球教学、训练和比赛活动,成效显著。

刘校长说,文化是体现学校精神厚度的软实力,文化是质量的源泉,是发展的支柱,是事业永葆青春与师生幸福快乐并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的确,胜利一中有着一个远近闻名的美丽校园,草木常青,灯橱善语,而更重要的是他们重视文化,珍爱文化,发展文化,运用文化,使其发挥巨大、柔性而无处不在的育“全人”的力量,使校规校纪的“高压线”成为师生自觉行为的“道德底线”,从而使全体师生对制度、机制和发展计划形成内心的认同和内因的尊重与拥护,并将其再发展之——文化就是美丽舒适的校园,文化就是完善而科学的制度,文化就是高效而人性化的机制,文化还是幸福和谐的师生状态,文化就是一切,就是根本,就是未来。

“教在今天,想到明天;明日人才,今日规划!”“没有国际化,就没有现代化”,刘志春始终有着“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立足当地,放眼世界”的大视野;“排名次的争第一,不排名次的争一流!”“一流的条件、一流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名校”,刘志春始终有着勇立潮头,独领风骚的大气魄;“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刘志春始终有着“观大局,谋大势”的博大胸怀。

这位“大”校长,他始终以己之“大”铸就着学校之“大”, 而这所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和谐教学”重点实验基地、全国信息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奥赛金牌学校,又培育了一批又一批身心健、志向远、基础实、能力强、特长突出的高素质人才,即将成为民族复兴的中坚,“中国梦”的旗手与弄潮儿……

 “一切为了发展”, 大校长,一切为了师生、为了教育,为了“人才强国”战略的春天!

                                                   (文  张沼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