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育人印象)心血相通-成永江:山东省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2014-12-08 13:13:11)
标签:
教育 |
有这样一所学校,有这样一类学校,它历经了沧桑,历经了变革,在改制与改革中获得重生,绽放昔日的光芒。有这样一个人,有这样一种人,他的眼里看到的是师生、心里装的是师生,他的血与教育相融,他的步履都在探索与创造,他的生命活在奉献与耕耘……
这学校,就像山东省广饶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职专”),它曾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有着60余年的建校历史,也有过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和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可它却因为种种原因,一度长期徘徊在低谷、不被社会认可,难与时代同行,被历史地改制整合,又在有志者、有心者、有谋者更新观念、大胆改革,内抓管理、外做调研,内修专业、外挂企校,内搞素质教育、外搞资源整合等诸多努力下又创出一片新天地;这人,就像成永江,他见证了这类学校的兴衰,他经历了这类学校的变革,对这类教育有着深刻的了解,与这类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的生活与这所学校的变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是参与改变和领导改变这所学校命运的人。他的心里有师生,他的眼里有师生;他的心里有危机,他的眼里有危机。乐道爱生与居安思危成就了他“勇”、“仁”、“智”之“达德”,也使他参与和引领这所学校实现了凤凰涅磐……
“勇,文之帅也”(出自《国语·周语》)。
1988年,成永江从德州师专毕业就在这所学校任数学老师。那时他刚满20岁,可谓满腔热血,壮志凌云——因为他爱教育这个工作,爱教师这个职业。可到了1994年,因地处偏远、资源匮乏、生源流失等一系列因素使这所学校濒临倒闭……因学校生存和学困生就学的双重需要,学校顺应潮流,改制为“综合高中”,并于1995年试办四年制职业中专班,三年制职业高中班,却因当时人们对职业教育缺乏认识而失败。1999年,这所学校又初步探索形成了“普职并存、普职融通”办学模式……尽管他当初并不是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可在数学老师、团支部书记、教导处副主任、教导处主任和副校长的岗位上,他始终处于攻坚克难的团队之中,或担任着关键角色,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艰难,而又非常坚实。
2005年,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一年,也在综合高中发展的关键时刻,他走上了校长岗位。上任伊始,他真可谓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在每一个难眠的夜晚,他都不自觉地问自己:学校怎么才能办好?这是一个特殊的学校,可又关乎着一类和一批学生的前途;这不是一所重点名校,却又牵着那么多人的心。因此,他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让这所学校成为“名校”,让人放心,让社会信任的学校。
看到了困难,看到了危机,有志者有智,有心者有希望,经过调研、探讨和思考,他果断确立“特色兴校”的发展方针,积极探索特色办学模式,不断培植高考增长点,在实践中形成了“高一、高二并进,高三分流,分层次施教,多渠道升学”的办学模式,首先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面。与此同时,他审时度势,积极努力,在政府的支持下,于2009年使学校搬迁到经济强镇稻庄镇(西临广饶县城,东临长深高速),他经过广泛调研,将发展思路调整为“知识传授与技能培训兼容,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模式,2010年,他就使这所学校搭乘“长深高速”,与盛泰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学校首个校企合作班“盛泰班”,2011年又增加了“大海班”。2012年7月,学校与县内广饶中专、广饶成人中专合并,成立了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年,又与大王职业学院一体化办学,形成了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格局。
勇者有志。成永江敢于人先,勇于创新的“达德”品质和风格,带动与激发一股改革与发展的强劲力量,使这所学校和广饶“大职教”突破了瓶颈、走出了困境,迎来了这所学校和这类教育的发展机遇期,也让中职教育更易于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并为更多的人的幸福而发挥作用。
“仁”——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有机融合
“仁者不忧”(出自《论语·子罕》)。
“教育,其实是一种服务”,, 这是2008年成校长提出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正是他20多年教育体验与思考的总结,同时,也是这所学校走出一条超常规发展之路的内在因素和力量源泉。
一名学生的母亲突发重病,家庭贫困,面临辍学的危险,成校长知道后立即倡议全校师生为其捐款,帮他度过了难关,学生感动得要给他跪下,他连忙搀扶起学生并说道:“孩子,人生的坎坷有很多,你要有阳光的心态,勇敢面对未来。”让他感到欣慰的并不是这个学生的感动与感恩,而是他从这个学生的眼里看到了坚强和信心。“我们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家庭,也大多是在普通教育上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我们更应该用百倍的热情为学生服务,为他们的成才创造更好的环境。”这些话似为常理之言,却在如今社会转型期及“精英教育”的大环境中,难能可贵。而且,在每次教工与教务会议上,他都在重复与强调,让每一位教职工们的耳朵里都“起了茧”,也让这个理念与这份情感在每一位教工们的心里“生了根”,从而都在学校管理、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等诸多方面,以顺应社会心理,充分尊重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规律,努力满足不同学生多元的、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的为前提,使学校各项工作就构成了一种服务链,最终由教师将一种优质的教育服务提供给学生。
与此同时,作为校长,他也又是关键的教师工作与生活的服务者。第一、为了让教师们赢得同样或更为神圣的尊严,他秉承“诚、勤、和、恒”的校训,弘扬“坚韧、奋进、和谐、卓越”的学校精神,对教师进行了“精神塑造”。第二、修订完善《教职工考核办法》、《师德标兵评选细则》、《校级教学能手评选办法》,努力搭建科学、公正的“责任、权力、利益”的平台,给老师一个责权明晰、奖罚分明的“有准则”、“有空间”、“有希望”、“有依赖”的精神家园。第三、开展“同读一本书,思想共进步”读书活动,推荐和组织教师们学习魏书生的《乐在民主育人中》和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同时,学校编印了汇集本校教师教学和管理智慧的校本教材《拨动心弦的艺术》《爱与责任》,用教师身边的典型,引领师德风尚,带动教师素质提升。第四、积极为青年教师组建青蓝结对,搭建成长的平台,使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走向专业成长的成熟期 ——“一年站上讲台,两年站稳讲台,三年驾驭讲台,五年成名师”的四部曲,真正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仁者有心。成校长“眼里全是师生,心里全是师生”的“仁者爱人”之范使教师们找到了方向感、责任感和智慧感,他“放下鞭子,举起旗子”的“仁道”之举也获得“人恒爱之”,使学校的管理实现了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一步步科学而稳健的破题与升华——形成了“和”“合”主题校园文化,学校精神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职业教育的发展真可谓一波三折,也曾举步维艰,对起初既不是普通高中又不是职业高中的“四不像”综合高中来说尤其如此。曾经面临招生人数为“零”尴尬局面,领导和教职工冒酷暑深入初中毕业生的家中,逐家逐户走访,耐心细心地做工作……他们这是为了什么?他们凭得又是什么?面对学生、家长和社会面对新鲜事物产生了不解、疑惑甚至误解,他们没有多想,可只有一个信念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传承,而且逐渐兑现又更加坚定:“只要入了学,哪怕是块毛坯我们也要将它炼成精钢!”
然而,“生源决定论”、“发展极限论”、“政策决定论”与“第三类学校”这样的言论与近似现实的困难让这一班人时刻面临着挑战和“绝境”,“把毛坯炬成精钢?”“把三流生源教成精英?”这是个招生宣传口号还是一个教育“怪论”或“大话”?这种境况,只有他们体验过,能够体会,然而,这一切却成了他们“攻坚克难”的“号角”、创造“适合教育”的“定论”和从当初的“边缘学校”发展到山东省“高职高考第一校”的“神话”:连续九年高职本科录取率达山东省平均录取率的近十倍、连续九年艺术本科录取率全广饶县第一、连续九年本科录取率全县第二,学校数年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十大影视文化教育基地”、“东营市群众满意的窗口单位”等不胜枚举的荣誉称号。从这些成绩与荣誉上来看,成校长一班人,不但办学办出了成果,办出了品牌,还办出了智慧。
智者有谋。首先,他认识到:初中与高中学科知识跨度大,学科的平稳对接和过渡难度大,容易使学生陷入“每堂课都有很多问题听不懂,教师讲得越多学生不明白的就越多,越讲越不明白”的怪圈。而职业中专的生源实际上又是初中时“欠帐”太多的学生,基础薄弱,早已丧失了追赶“优等”的信心。他们准确地找准切入点,学科改革从文科科目入手,针对学生实际“低起点,小步伐,快节奏”,授课起点特意降低,让学生能听得懂、能听进去,每节课都有收获,感到很充实,从而使其重新找回了信心。其次,他让任课教师在每一次统考中和学生用同一张试卷在同一时间答题,教师试卷和学生试卷在一起装订,统一标准阅卷,开展“师生同考”活动,激励了教师们加强了专业学习,促使教师们以学生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所教所学,让教师更了解学生,也使学生更加“亲师信道”。同时,让师生成为同伴,为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与课堂改革奠定了基础与相互作用。最后,他积极倡导和实践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逐渐演变为“指导一参与”。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探究能力强,乐于参与。学习小组间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同时彼此学到多维学习方法。“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们再也不怕“被上课”了。如今的课堂已经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提升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落实。学生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会把学习当作乐事,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地……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勇、仁、智三者是我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在成永江身上,笔者看到了勇、仁、智三者完美的结合,同时吸纳了创新的因素,因而使得他能够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未来的眼光去引领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去分析职业教育的现状,引领着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最终缔造了一个传奇,也使职业教育真正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彻底移开“掩面琵琶”,大大方方演绎铿锵而动人的育人、育才旋律,同时,职教背后,那一个个勇敢、执著、真诚与智慧的职教人,又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敬佩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