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花菖蒲的繁殖与管理
花菖蒲通常用播种与分株两种方法繁殖。
花菖蒲是一个长期进行品种间或种间反复杂交的园艺栽培种,同时自然杂交机例也高,因此种子繁殖的后代会出现很多变异。笔者数年前仅从深蓝紫、堇色、白色三棵纯色单株上取得数百粒种子,而后来用这3株植株的种子播种,却出现数十种不同花色、不同花形的变异,附图都是这三株的后代(图18、图19、图20、图21)。
播种繁殖在8月上中旬,果实成熟,种子采集后,宜随即播种。通常采用20-30cm行距条播,越冬时设塑膜小拱棚保护,有利促进幼苗成长,翌年3~4月或秋季分植。秋播的种苗第二年秋季已有3~5支分蘖,第三年开花。
分株繁殖能保持品种性状,很少发生变异。常于早春3月或晚秋10-11月分割株丛,分植苗必须带有根茎部分,以3-4株为一小丛,按30-40cm行株距栽植。由于花菖蒲的根茎部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图22),因此种植不宜过浅,通常根茎以上覆土应有5 cm以上。分植后,春植株丛当年都会开花。花菖蒲在夏季因为有一段短暂休眠,也有在开花后进行分株,此时可以将老株掘起,剪除1/2叶片,然后分割种植。一般栽植后每3-4年分种一次,缸植花菖蒲应1-2年翻一次盆。
花菖蒲在旱地与湿地都能适应生长,湿地栽培宜种植于浅水,水位过深对生长不利。平常管理应注意水湿条件,夏季不宜过干,冬季水位要维持在根茎以下。
花菖蒲在现代育种工作中,还选育出许多种间杂交的品系,参与杂交的有燕子花(I
. laevigata)、黄菖蒲(I . pseudacorus)、蝴蝶花(I . japonica)、溪荪(I . sanguinea)等。目前国内引进的花菖蒲与黄菖蒲的杂种“金冠”(图23),具有花朵鲜黄亮丽、生长强健、花期早、多花、群体花期长等特性,是极有推广价值的湿生鸢尾。金冠可与黄菖蒲一样栽植于较深水域,早春新叶黄绿色(图24),具有较好的观赏性,花期在黄菖蒲之后,花菖蒲之前。
三、花菖蒲的应用
花菖蒲在湿地公园的配置中,常作成片群植,在碧波荡漾中,彩蝶飞舞,风景格外秀丽。在河岸浅滩与黄菖蒲、路易斯安娜鸢尾、溪荪等湿生鸢尾,作相应的配植,可使花期前后相续2个月左右。花菖蒲叶片比较柔软,庭院水池岸边、水塘石隙点缀数丛,绿叶衬托亮丽的花冠,更显婀娜多姿的妩媚情态。(图25)
花菖蒲也适用于旱植与盆栽,可布置花坛、花境或点缀于岩石园石隙、路旁。盆栽宜选矮生品种,同样适栽于旱盆或水缸。
花菖蒲花朵硕大,色彩艳丽,是适于湿地栽培的优良宿根花卉。在国外有许多鸢尾类的主题公园,日本有200多个花菖蒲主题园(图27)。我国近年也有多地建成鸢尾园与花菖蒲园,并在育种工作中育成一批新品种(图2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