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的兰花、兰谱与兰花街

(2020-04-16 18:25:22)

苏州的兰花、兰谱与兰花街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蔡曾煜    

苏州的兰花在中国兰花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宋年间苏州已有兰蕙的种植,附近山区亦产兰蕙;第一本记述春兰与蕙兰的兰谱出在苏州;清代苏州是江浙沪地区的兰花栽培中心,又是兰花行销的集散地,清末民国初,城中还有一条兰花街。

我们通常所称之“兰花”主要指兰科兰属的地生兰,也称为“中国兰”、“国兰”。近年新引进的许多色彩鲜艳,但无香味的兰科其它属的兰花,俗称为“洋兰”。

中国兰花栽培历史悠久,但古代所称之“兰”,主要是指一些香草。大多学者认为中国兰花观赏栽培的起始时期,大概在南北朝至唐代年间,常见栽培的中国兰有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莲瓣兰等多种。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韦应物(737-792年)为苏州刺史,罢任后闲居苏州永定寺。在苏州期间有三首诗提到苏州的兰蕙,诗《西亭》写了郡斋中的兰,曰:“弱藤已扶树,幽兰欲成丛。” 诗《与卢陟同游永定寺北池僧斋》记述了寺庙园林中的兰,曰:“晴蝶飘兰径,游蜂绕花心。” 诗《鼋头山神女歌》是韦应物游西洞庭,描绘了鼋头山(今称元山)的兰,曰:“蕙兰琼芳积烟露,碧窗松月无冬春。”  苏州的野生兰蕙,直至明代还有文献记载。元末明初的王祎(1321-1372年)诗《常熟西郊一首》提到常熟虞山的兰蕙,曰:“稻禾敛嘉实,兰蕙摧孤芳。”明杨循吉(1456-1544年)在《吴邑志》(1529年)中,记述了洞庭西山产的兰蕙,谓:“兰,生西山,间有之,清香透鼻,不让宜兴也。”明常熟藏书家孙七政(1528-1600年)诗《三月三日同化之弟子芳游吾谷》则记常熟虞山南麓之牛角湾(五谷)的野生春兰,曰:“芳辰结胜侣,岩畔纫春兰。”

宋代是我国兰花的发展期,诗人黄庭坚(1045-1105年)在《书幽芳亭》中,将兰花比喻为君子,使兰花在众卉中的品位提高,赏兰之风始行。将江南所产的春兰与蕙兰,首次作了形态区分,谓:“ 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南宋末,福建赵时庚著我国第一部兰花专著《金漳兰谱》(1233年)问世。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王贵学的《王氏兰谱》撰成,这两部兰谱,内容基本相近,都是记载主产于福建一带的紫兰(主要指今之墨兰)与白兰(多为今之素心建兰)。

苏州在南宋末的兰文化已渐兴起,曾为虎丘和靖书院山长的诗人、画家郑思肖(1241-1318年)有多幅兰花画传世,其所画兰花,多为一茎一花的春兰。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年)郑思肖居苏州望信桥(今望星桥),时元兵入侵,十二月苏州沦陷,作《陷虏歌》,后又写《心史·大义集》,誓不降元,其所作兰花,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己被掠夺。郑思肖以“画兰明志”的高尚品性,为后世所推崇。兰花更加成为洁净、忠贞、高尚的象征,为人们所喜爱。元代苏州画僧普明(?-1352 字雪窗),以画兰著称。其作品所画兰花亦多为春兰与蕙兰。

明初苏州栽培的兰花主要是产于宜兴与浙江山区的春兰与蕙兰,大概在16世纪中叶,福建、江西产的建兰引入苏州。从画史中可以看到吴门画派之首沈周(1427-1509年)的《兰石图》画的是春兰,以后在文征明(1470-1559年)的兰花画中出开始出现建兰。

明·张应文(约1524-1585年)昆山玉峰人,后迁徒长洲(苏州),著《罗钟斋兰谱》,详细记述苏州兰花的种植技艺。其中提到苏州兰花栽培的种源,谓:“宜兴、杭州皆有本山兰蕙,土人掘取以竹篓装售吴中。”“兰自远方来者,大都二途,曰闽、曰赣。闽少而优,赣多而劣,道之远近险易实为之。” “兰产于闽而芳袭于吴。”可见这一时期福建、江西的建兰已大量销到苏州。《罗钟斋兰谱》中所列兰花品名仅录《金漳兰谱》中建兰的“玉魫”、“金边”、“朱兰”、“四季兰”四品。当时尚未有关春兰与蕙兰珍品的品种名称记载。

明末清初,江浙沪一带的养兰人,对建兰的栽培兴趣逐渐淡化,更多人专心致志莳养和追求春兰与蕙兰名品与异品。苏杭渐成为兰花栽培的中心,清嘉庆元年(1796年)吴郡医家、艺兰人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问世,首次记述春兰名品23种,蕙兰28种。这是我国第一部记载江、浙地区春兰与蕙兰品名的著作。清光绪二年(1876年)苏州缙绅、艺兰人袁世俊著《兰言述略》1876年)记春兰28种,蕙兰69种,建兰13种。所记品种性状更详,并在兰谱中第一次出现记录相关品种的选育时间、地点、与选育人,这为研究兰花史提供了珍贵资料。这两部著作,均为兰谱中的经典之作。详实的论述了兰花的习性、种植技艺、名品的品评标准与春兰与蕙兰的品种,对促进兰花栽培的发展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代有人整理江浙沪地区清代的兰蕙品种中,苏州选育的名品春兰有17个,蕙兰48个。著名的有“小打梅”、“吉字”、“绿英”、“月佩素”、“森梅”、“老文团素”等。民国初苏州兰事仍十分兴盛,据近代兰花名家常熟顾树棨(1910-1999年)《兰苑记事》记载,这一时期苏州选出的兰蕙名品约有23品。

苏州兰事在清道光、咸丰年间,据袁世俊《兰言述略》谓:“庚申(1860年)以前,各处花会颇盛,苏郡不时举会无一定期,浒关亦每年必聚。” 浒关的兰花会在袁景澜的《吴郡岁华纪丽》(1849年)中亦谓:“巏山为阳山别支,东北有峰,名来鶴,望如狻猊,土人指岞崿为雌,巏山为雄,秦时管仙隐此,亦名管山(今名观山)。山上神祠亭榭随山结构,游者群集。春时结兰花社,奇花异品,一盎千金。地属浒关,钱贝阗咽,故楼台观宇尤极壮丽。”并引录嘉庆(1796-1820年)年间长洲(苏州)文人韦光黻(号涟怀)记述管山与兰花的诗,曰:“何人凿山剔云窟,排空忽架金银台。回廊曲槛路窈窕,飞栏横跨长松堆。香兰会集竞奇馨,水仙品重先春梅。”

苏州是江浙兰花行销的主要集散地,朱克柔在《第一香笔记》(1796年)中,记谓:“近日吴门风气,花市佣卖之徒,于行家买原篓,零星拆卖。一遇稍可把玩之花,即视为奇货。如有出色者,妄立名目。索价甚昂。或有数筒至数十筒,价之丰啬,全视子叶之多寡,若有一定焉。新花时得出色者,有等好事之人,即与客处种花家关说,名曰‘花蚂蚁’ 袁世俊《兰言述略》1876年)谓:“浙之兰蕙出山,于初含蕊时,砍储竹篓,运销吴门、申江花市。”“蕙至春初,吴申两地约销三千余篓,每篓装一二百蕊(株),然吴为多,申为少。”

清末民国初,苏州城内还有一条“兰花街”,成为兰花的集市。兰花街东西向,位于观前街南,现人民商场家电部背后,西起邵磨针巷,东至太监弄。顾树棨的《兰苑记事》(1994年)谓:“ 在苏州观前街之南,约摸四、五十米长的小巷内,兰贩租屋专营兰蕙或出售兰花花朵,因而成了当地嗜兰者经常光顾之地,各地爱兰者亦纷至沓来,热闹非凡,真是花香不怕巷深,久而久之,这条小巷便似成了专营兰花的场所,名声日隆,遂命名为兰花街。人们直呼为兰花街至今,未更名也。

附图:图1-南宋·郑思肖《墨兰图》

苏州的兰花、兰谱与兰花街
图2-元·雪窗《春兰图》苏州的兰花、兰谱与兰花街

图3-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

苏州的兰花、兰谱与兰花街
图4-苏州选育的部分春蕙兰

苏州的兰花、兰谱与兰花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