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簪类花卉

(2015-01-02 12:50:31)
标签:

军事

   

                 Hosta  SPP.

 

玉簪又名玉春棒、白鹤花,为百合科玉簪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原产东亚寒带与温带,玉簪属植物,世界有23-26(日本认为40),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日本拥有较多的原种。我国产3种:(1)玉簪(Host  plantaginea)花大、白而香,花期6-8月,主要分布在华中与华东地区。有变种重瓣玉簪(var . plena)。玉簪在我国唐代已作为重要的庭园花卉,于18世纪传至欧洲,以后传入日本,现世界各国都有栽培。(2)紫萼(H. ventricosa)花较小、紫色,在秦岭、淮河以南疏林下有野生,我国亦早已栽培,供观赏与药用。花期6-8月,18世纪传入日本。(3)东北玉簪(H. ensata)分布于辽宁、吉林地区。叶长卵形,花20朵以上, 淡紫色。现代栽培的玉簪,大多是在中国玉簪到了欧洲之后,经过杂交育种获得的园艺栽培种。对于玉簪的分类,近年美国学者G.schmid15年的研究,对3500个玉簪属内的种、变种、变型进行了登记。欧洲国际市场销售的商品玉簪,2000-2001英国展示的就有295个,美国明尼苏大学的风景树木园为国际玉簪属植物登录的权威机构,简称 “I R A”。近20年欧美看腻了嫣红姹紫的欧洲花卉,而热衷于素洁的玉簪,出现了玉簪热

一、玉簪的栽培史

玉簪是中国古代用以插定发髻的一种针形玉器,最早见于记载是战国时韩非(公元前280——233)的《韩非子·内储》篇,载有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解得也。也有传在西汉时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87)的宠姬李夫人用玉制簪搔头,以后宫人均仿效而流传。玉簪花是因花白洁形似簪而得名。在唐宋年间玉簪已是皇家宫庭、私人庭院普遍栽植的珍贵宿根花卉。当时还将玉簪花神化为瑶池仙女之佩簪,遗落人间,化为玉簪花

玉簪作为庭院花卉种植,最早见到的文字记述是唐代卢纶(公元 ——799)的《赋白玉簪》与罗隐(公元833——909)的《玉簪》诗,罗隐诗云:雪魄冰姿俗不侵,阿谁移植小窗阴。若非月姐黄金钏,难买天孙白玉簪。这首诗除了说明玉簪耐阴,常种植于院落窗前之外,还表达了玉簪与仙女的因缘。以后宋代文人的诗词更神化了玉簪,使玉簪在庭院花卉中占有了敬崇的地位。宋·王安石(公元1021-1086)《玉簪》诗赞曰:瑶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遗簪幻作花。万斛浓香山麝馥,随风吹落到君家。黄庭坚(公元1045-1105)诗又云:宴罢瑶池阿母家,嫩琼飞上紫云车。玉簪堕地无人拾,化作江南第一花。从此玉簪又被美喻为 江南第一花

中国玉簪远涉重洋,到达欧洲大陆,大概是17世纪的事。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先后派植物学博士Englerbert  Kaempfer (1651-1715)Carl  Thunberg (1743-1828)来到东方,发现玉簪后,介绍到欧洲。1784年及1789年法国驻澳门总领事,将原产中国的白花玉簪种子,带到法国巴黎植物园,并开始引起了欧洲人对玉簪的兴趣。以后1829年植物学博士P.F. Von  Siebold (1791-1866)在日本大量搜集玉簪属植物,运到欧洲,再后许多植物学家多次到日本、中国、韩国、朝鲜收集玉簪资源,直到20世纪末,均未停过。玉簪的商品品种,英国2001年列出可出售的种与品种有795个。2002年互联网可查到的玉簪品种1694个,也有据称玉簪品种现已达4000个。

二、玉簪属植物的分类

玉簪属植物原产东方,日本野生种占多数。中国玉簪引渡到西方后,命名比较混乱,直到1812年在瑞典博物学家林奈(1707-1778)命名植物的双命法公布后,由奥地利的L. Trattinick将玉簪从萱草属中独立出来,统一用Hosta为玉簪属名。但玉簪自西方植物学家从东方引种后,由野生变为栽培,差不多经过了150多年,玉簪发生了许多变异,有些原生种在日本也难找到野生踪迹,同时玉簪属内的各种不同方法的分类群很多,1990年美国G. Schmid用了15年时间首创玉簪综合分类系统,目前已基本得到国际公认。

根据玉簪的形态特点1930L.H. Bailey首次提出了在玉簪属下分三个亚属的建议,G. Schmid接受了这个观点。1989M.C. Chung等用微观形态学的理论找出了典型化的花粉粒形态,有力支持了三个亚属的建议。 这三个亚属是:

1、玉簪亚属(Subgenus   Hosta      一种。 玉簪(H. plantaginea) 又称玉簪花。夜间开花,总状花序集生,花筒部为细长圆筒状,花大型,白色,有香气,裂片如漏斗状。原产中国,分布于中国沿长江两岸,上溯到四川,下游到江苏、浙江。在2000m海拔以下地带,常有生长。喜阴,在林下易发现。1784年法国驻澳门总领事Garler de Guignes将玉簪种子寄到巴黎植物园,以后,1790年引种到英国,1800年引种到德国,1802年出现在丹麦哥本哈根植物园,现今世界各国到处可见。玉簪花形是在玉簪属中是最大的一种,也是唯一夜间开花的一种。在夏季稍长的地区,花后能结子,是育种的优良母本,也是玉簪属中最优良的一个种。

2、紫萼亚属( Subgenus  Bryocles)       根据形态分4个组。其中真紫萼组的紫萼(H. ventricosa),原产中国。1790年英国人G. Hibbert来中国旅行,引种到英国,1800年传到法国,1805年引入德国。紫萼是一种天然的4倍体,染色体2n=120,种子不育,母本不能产生杂种后代,但作父本,紫萼花粉可传送紫色花、钟形、条纹等基因给杂种后代。

紫萼亚属花紫色,花筒狭细,有纵沟漕,裂片有不明显的紫色条纹,条纹稍深或与底色相混,裂片边缘白色。花开张,多呈钟形。日间开花,总状花序,单生。花无香气。主产中国及朝鲜。

3、日本玉簪亚属( Subgenus  Giboshi)       日间开花,花序单生,花茎圆柱形,花白色到紫色,花筒圆筒状,或断面六角状,或有纵沟漕,裂片开张呈漏斗形或钟形。多数无香气,花茎苞片多为绿色,少数白色,花药黄色或蓝堇色,全部产自日本。这一亚属共分三个群,六个组,34个种。

三、玉簪的生育习性

玉簪植株生长健壮,耐严寒,喜荫湿,畏阳光直射,在疏林及适当蔽荫处生长繁茂。喜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玉簪在地球自然分布带比较狭小。栽培后分布范围也限于温带及稍进入亚热带。生长适应的温度范围,夏季为24-35,冬季耐-40。对水份要防干旱与水涝,可以参考的灌水量,是每周少于25mm降水量指标时,缺水会使叶片发黄,提早休眠。玉簪喜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日本玉簪原产地的空气湿度大体在68-74%

玉簪在苏南地区的物候期大致是:3月萌芽出土,8-9月开花,10月果实成熟,11月中下旬霜后地上部枯萎,根茎与休眠芽露地越冬。通常2-3年生的地下茎,可发5个左右新芽,株丛具根出叶20片左右,丛径宽幅约50cm

玉簪易发生突变,育种难以定向培育,也难稳定新出现的性状,国际登录组织要求一个新品种,性状稳定3年才能认定。玉簪的一些花叶品种,也常因季节、光照、温湿度的变化而直接影响玉簪的叶色与花纹。这不仅会出现叶色深浅的变化,还会出现白纹或黄纹有无的变化。有些品种春季出现白边,而夏季变黄,也有春季黄色到夏季变白,到秋季花纹全部消失,叶呈全绿。另外玉簪幼株性状很不稳定,一般在分株后,要有6年不再移动,才算达到成年,移栽2-3年内幼株形态与成年植株会有明显差异。尤其是叶片,幼株叶片,常偏狭而长,成年后叶会变短而宽。

四、玉簪的繁殖与管理

玉簪繁殖可用种子播种、分株与组织培养等方法进行。

1、播种繁殖   玉簪多数在6-8月抽穗开花,花序为顶生总状花序。10月果实成熟,由绿转黄,开裂。种子在蒴果内排列紧密,具种翅。成熟种子黑色,无休眠期,无后熟期,采收后最好立即播种。有部分种子呈灰白色是未受精胚,没有发芽力。采后播种的种子在25条件下8-14天发芽,发芽率可达到85%。贮藏后的种子发芽力损伤较多。播种苗开花需3-5年,观叶品种,第二年就能展示观赏,但性状不易稳定。

玉簪杂交育种可采集花粉贮藏后授粉。通常玉簪花粉在0-2条件下贮存,其生活力可保持3-4个月。花粉生命力的检查,常用10-15%的蔗糖液浸泡花粉,在15-25室温下培养,观察花粉管的伸出状况。杂交授粉时间大都在上午(晚间开花品种除外),温度在18-29花粉最活跃(最适为24)。授粉后6-8周,果实成熟。一般玉簪种子的寿命不超过6个月,花大而香的品种寿命最短。

2、分株繁殖  玉簪地下部分的根茎根据品种的不同有二种生长形态。

(1)块茎状根茎。    5年生的玉簪花,地下茎会出现芋头状的小块茎,块茎直径为2-3cm

(2)直立性根茎。    根茎不形成块状。

这两种根茎都具顶芽,但大都玉簪品种有顶芽不能发育的习性,在开春后,萌芽由3-5个侧芽萌发成叶丛,玉簪根茎的不定芽容易发生。

玉簪在生长期均可分株,但最佳期应在春季发芽前或秋季落叶后。根据玉簪地下根茎的生长习性,玉簪分株可以按芽带根茎分别掰离栽种,也可将根茎切段分植,促进不定芽发生,培育成株,有芋头状块茎的亦可掰下块茎分植。有时需要短期增加扩繁量时,可以在生长期割除地上部叶丛,逼迫地下茎不定芽萌发,大概一周左右新芽出土,然后进行分植。

3、组织培养  玉簪组织培养除选取茎尖外,可取尚未开花的花托与花筒连接部位作外植体。初代培养的培养基为MS+BA2.0-3.0mg/L+NAA0.01-0.05mg/L+蔗糖30g/L。培养基PH值为5.8,培养室温度26,光照度2000 lx,每日光照12小时,40天后,会出现许多小芽,继代培养的培养基为:Ms+BA0.5-1.5mg/L+NAA0.1mg/L+蔗糖30g/L,约20天可转换一次。当芽有1.5-2cm长时转入生根培养基,用1/2MS+NAA0.5-1.0mg/L+蔗糖20g/L,约10-15天出现小根。

玉簪种植宜选不积水,夏季阳光不过强的地方。夏季水涝24小时以上,玉簪即出现凋萎现象。土壤以微酸性为适宜,有较丰富的有机质。使用化肥可选缓释性的复合肥,每亩用量为12kg左右。由于玉簪不是阴性植物,但极忌强光直射,所以栽植环境最适宜在落叶的宽叶疏林下,形成花荫凉

五、玉簪的园林应用

玉簪在园林中性耐阴,其叶翩翩,其花妩媚,给人平和安祥的感觉。因此常栽植于树荫下,建筑后,小径旁、花境里、草地边、水池畔、也有大面积的用于疏林地作植被与盆栽观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