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教育握手言和——读《一线带班》有感

(2021-08-16 16:17:14)
       暑假前,在学校图书室遇到这本《一线带班》,作者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最早认识管老师是读他的一系列作文教学著作,关于作文教学他提出了一系列主张,轰动了国内小语界。当看到这本书,脑子里接连跳出几个问号:管老师当班主任了?语文特级当班主任,如何面对琐碎而繁杂的挑战?他有怎样的“秘籍”与老师们分享?
      怀着这份好奇,我开始阅读这本书,读着读着,竟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这或许正是管老师文字的神奇之处,在幽默之中闪烁着智慧,在智慧之中流淌着真诚。就像是邻家大哥的娓娓道来,谦逊、实在,没有丝毫的矫揉做作,没有任何的故作高深。做班主任,在管老师眼里就是把一件件的小事理顺,理出经验,理出智慧。那些洒落在平日里的一点一滴,闪耀着师者情怀,让人看到一个班主任的别样人生。不得不说,管老师用自己的实践为一线班主任提供了智慧,也向更多的人展示了班主任工作的不容易。
       书一开始的两篇序言都是一线教师的真切感受,“全”“实”“妙”的概括精到,把管老师的一片“冰心”全盘托出,确实是一本班主任工作“秘籍”,内容全、方法实,效果妙——我读的过程也时时在强化这样的感受。“亲和”“新鲜”“冲动”是一线老师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用心阅读,你就会被《一线带班》所感动,那些妙招层出的班主任生活,让人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这个过程,我以为正是技术到艺术的升华。
       整本书用一个“抓”字统领,抓开头、抓家长、抓时间、抓作业、抓基础、抓常态课、抓复习——每一章的标题这样实在,你在别人的书里很少看到,“艺高人胆大”,非常态的表达背后是一种教育认知的自我冲突。一个“抓”字道出了班主任工作的忙碌与辛苦,也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在于理念“落地”,教育不仅仅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工程”,也是一天天坚守的自我奉献。在局促感之中,我们渴望获得同伴的支持,也渴望探索出更有效的带班经验,管老师的行动愈发有了价值。
       如层层剥笋,在每一章内的小标题又深入具化了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一目了然,直切主题。“照片一对一传家长”“手机存座位表和好友表”“粗心毛病怎么治?”“默写正确率”……可以想象,凭借这些目录,你可以直接找到自己需要东西——这样的编排有查阅工具书的感觉,方便读者,实在高明。
      你若以为这是一本枯燥的工具书,那就“大错特错”了。真正的精彩在每一篇的文章中,管老师作为作文教学的大家,文字如行云流水,处处妙趣横生,把教育实践的智慧在谈笑之间挥洒自如,令人敬仰。比如管老师的办公室里常备两样东西,糖果和衣服。学生主动做好事了,作业有进步了,都会得到一颗糖的鼓励,孩子带回家,告诉是老师奖励的,家长就看到了喜悦和希望;为什么准备衣服?班里孩子身体不舒服了,管老师马上把自己放在办公室的衣服给孩子披上,家长来接孩子看到孩子身上披着老师的衣服……也就看到了温暖和希望。
       管老师设置了“后进生专属时间”,抓住有些学科孩子不喜欢的机会,最多安排两名学生来进行补习,名额限定让孩子们争先恐后,反倒效果奇好。为了帮助后进生,他经常在黑板上贴东西:贴改文,公认的好作文是如何修改出来的,给学生展示;贴易错字,那些容易混淆的字打印出来贴在黑板上,营造氛围,同学们纷纷辨别;贴好文,那些别出心裁的文章贴出来让孩子们尝鲜…… 时间和空间都得开发利用起来,孩子们的学习自然成为一种熏陶,优秀也就成为一种习惯。
      处处都是妙招,层出不穷,令人佩服。读这本书就像走进了管老师的班内,情境感特别强,让人有一种想马上试一试的冲动。每种妙招的背后,都是基于对学生的成全,都是基于管老师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爱。智慧是在爱中产生的,我坚信这一点。
      管老师在后记《既要上得厅堂,也要下得厨房》中一吐为快,他写这本书的感受:“当在全书真的完稿了,我忽然有一种深彻骨髓的无奈和心酸……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那个隐藏在袍子里的狭小的自己……我不想这样教书的,我却不能不这样教书…… 
“这本书的价值也许就在这里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动脑筋的,而在我眼里,一切都脑筋干的活,都叫做‘研究‘。”这篇后记坦诚随性,道出了一名特级教师的真实感受,一线教师正在琐碎与繁杂的工作中坚守对教育的承诺。面对压力,请学会和自己握手言和,与教育握手言和,与世界握手言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