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托球-儿童技能教养法在中国的故事之一
(2014-10-18 13:46:55)
标签:
育儿儿童成长儿童技能教养法芬兰教育 |
同学大卫事业有成、妻子贤惠,两个相差6岁的宝贝女儿大宝和二宝聪明伶俐、相亲相爱,大家聚在一起时常常羡慕他的幸福生活。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一天大卫突然在电话里诉说起自己的苦恼:他又被老师叫到学校训了一通,原因是上小学三年级的大宝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这种事情常常发生,有时是因为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有时是因为孩子不能和同学们很好地相处等等,总之,作为父亲的大卫常被老师叫到学校训斥。
周末的下午,大卫带着太太和两个可爱的孩子来到培训中心。我初次见到胖乎乎的大宝,十分喜欢。而大宝一见面也主动向我问这问那,非常健谈,于是我俩聊了一些学校里的事。她上的是一个小班制的私立学校,每个班上只有20个孩子,大宝非常喜欢这个新学校! 学校每天下午都有课外体育兴趣小组,她是羽毛球队的队员,而她之所以选择羽毛球队,是因为这是一个新开设的项目,作为一个刚转学过来的新生,她说参加这样的新设立的兴趣小组才不会比同学们差的很多。当又聊到转学的事时,她突然说:“我知道我爸让我来找你干什么,就是想让你帮我改坏毛病的!”好聪明的孩子!
我告诉她并没有什么法宝能帮助人改坏毛病,来我这里的学生和家长都是有不会的技能,大家一起来找学习技能的方法和支持者的。她想都没想就说:“我就学‘专注’这个技能吧!”问她为啥要学,她回答说,我爸我妈觉得我做事不够专注。问她什么是“专注”,她说:“‘专注’就是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地做一件事。”看着她小大人一样的表情,我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于是便拿出“成功儿童技能教养法15步图”,只见她眼睛一亮,快速地拿到手里说:“哦,先让我看看这是啥?”看了一会儿,她就随手将图放在一边说:“我可不会画。”
“这不是让学画画的,是帮我们学技能的步骤图。如果我们按照这个图上说的一步步地去做,就可以学会我们想学的技能。”听了我的解释,大宝一双清澈的眼睛直视着我,似乎有些迷惑。
迎着孩子将信将疑的目光,我和她一起把图片从头到尾认真地看了一遍,然后开始按照指引做第一步:确定她要学的技能。对于这一点她早已胸有成竹,斩钉截铁地说:“我上课不能注意听讲,缺乏‘专注’的能力,我就学这个技能。”
“我们通过什么样的具体动作来学‘专注’这个技能呢?”当我提问时,其实心里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或者该怎样给她解释“通过学习一种具体行为培养专注的能力”。就在我绞尽脑汁寻找恰切的方法并浅显易懂地传达给孩子时,大宝忽然兴奋地说:“啊!我知道,我就练习托球,练习托球就可以学会专注。”看我一时没有明白,她立刻站起来进行表演,一边表演一边解释说,托球是羽毛球的基础动作,在练习时要长时间盯着球不能分心,这样坚持下去,就慢慢养成专注的能力了。好聪明的孩子!
接下来谈到学习“专注”的好处时,她更是毫不费力地罗列了许多,但说的最多的是,等她托球能达到100个时,肯定能进校队,同学们就不会瞧不起她了,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大宝还给技能起了个名字——“托球”。
按照步骤说明,要选一个魔法宝贝,她说了一个卡通片主人公的名字,我一时没有听清楚,她就说:“这个我知道就行了。”
对于招募支持者,她倒是很快地说出爸爸、妈妈和妹妹二宝,我希望她在同学中选出一两个时,她显然有些为难。这时妈妈走了过来,帮她想了两个同学的名字,她勉强接受了其中的一个。妈妈解释说,她转入这个私立学校才半学期,和同学们都不太熟悉。但是在我看来半学期时间不能算短了,尤其是每班只有20人的学校,她为什么没有很好地融进这个大集体呢?
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大宝缺乏满满的自信。为了确立她的信心,我跟她说起她做过的引以为自豪的事,没想到孩子却淡淡地说,她没有什么可以自豪的事,还满脸不在乎的样子。
“怎么会呢?你妈妈告诉我,你练了六年钢琴,六年每天坚持一小时就是二千多个小时,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我特佩服你!”我练过三年琴,知道坚持练琴的枯燥与不易,一个孩子从四岁开始一直练到十岁,从不间断,不论是否考级都值得赞扬和佩服。听到我由衷的赞美,大宝似乎有点儿不好意思:“都是我妈让我练的,每次练琴我都不专心,老惹我妈生气。”从孩子的话中可以看出来,大宝很开心。
趁着愉快的谈话氛围,我提出策划一下庆祝环节。这时突然发现没有界定做到什么样子算是一个小小的成功,大宝说他们羽毛球队托球最好的是托20个,她想定到自己托球数量达到50个时进行庆祝。我们都为她的决心和勇气感到骄傲和开心,于是决定,当她一次托球达到50个时开一个庆祝会,选择的地点是她一直想去玩的街心花园,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再让妈妈做些点心带过去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宝专门强调,等练到一次托50个球时,也邀请我参加她的街心花园庆祝会。
说干就干!尽管今天没有把球和球拍带来,不能现场练习,但也是可以有工作内容的哟。首先,我们请爸爸、妈妈和二宝都到房间里来,告诉他们大宝要学习“托球”的技能,邀请他们当支持者,爸爸表示每天早上愿意陪着大宝一起练托球。其次,我们约定,当大宝忘记早起或者早上不想起床时,提醒暗号是爸爸说一个字——“球!”不仅如此,学习活动的开始时间也已敲定——第二天早上。大宝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二宝也表示想和姐姐一起学习。爸爸妈妈也都表示鼎力支持,还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亲戚朋友,等上学时再邀请她的同学做支持者。一切都在欢快中进行着。
接下来,大宝按照练习册的要求填写内容,这时不和谐的场面出现了。从大宝开始写字,妈妈就在旁边不停地念叨,一会儿说坐姿不对,一会说字写的不端正。渐渐地,大宝的表情开始不耐烦起来,对我说:“阿姨,你能不能让我妈妈出去!”妈妈的脸涨得通红,只好揶揄到:“这孩子就是不听话。”而大宝也没有了刚开始的配合,草草地填写完也不许大家看,就装在书包里,匆匆地拉着妹妹向外走,头也不回地说:“阿姨再见!”妈妈跟在后面,一边道歉般地说这孩子没有礼貌、任性,一边紧跟着跑了出去。爸爸则满脸无奈地苦笑说:“瞧,我们家就是这种情况,你见笑了!”
第二天下午,我分别与大宝的爸爸妈妈通了电话,妈妈很兴奋地说,大宝一早就起床和爸爸练球了,上学时的情绪也很高。但是爸爸却略有担忧地说,他感到练到托球50个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根据学校的要求,在一个50平方厘米的小圈子里练托球确实很难控制,他早上试了半小时,每次都没有超过8个;大宝虽然情绪很高,但是每次也就是10个左右。这时我们都意识到标准定高了,却不知道该怎么调整。最后,大家商量说看看这一周大宝的情况,周末再一起见面进行微调。
周五晚上我们通了电话,先是和大宝说了几句,我告诉她自己回家也按她说的要求练习了,可是一般托球到5个就不行了,看来托球到50个真是一个挑战!大宝爸爸说,明显地感到最后这两天大宝的积极性有所减退。
周日下午我们在辅导中心见面,大宝带来了她心爱的球和球拍。我们先到活动教室里练习了一下,大宝每次都没有超过13个,而我们几个没有一次能达到10个。当我提出是否把难度降低时,大宝拒绝了。我们在一起聊了聊本周的情况,特别是问到要求同学做她的支持者时,她说同学不是太愿意。这次聊天妈妈也在场,而且大宝妈妈总是不断地参与进来,每一个问题都主动、积极地回答,不免有些喧宾夺主,可她却毫无察觉、意犹未尽,倒显得大宝的话少了许多。因此,我们约定下周末继续在辅导中心见面。
周三我和大宝的妈妈通了电话,了解到因为大宝的爸爸出差,妈妈又要做早餐,又要把两个孩子分别送到小学和幼儿园,时间非常紧,所以,大宝早上练球也不能保证。更为让人担忧的是,妈妈说大宝已经没有积极性了。她还说了很多大宝做的不好的地方,例如,现在每次练琴依旧是磨磨蹭蹭,一个小时的过程中要起来喝水、上厕所,其实真正练琴的时间很短,如果不是她这个做妈妈的坚持,大宝早就不练了。再如,写作业还是断断续续的,没有一次是把作业写完再起来走动等等。妈妈说起大宝来,多是抱怨、指责,没有任何赞许的语气和情绪,当我问到孩子哪一点让她觉得最可爱时,她停顿了半天说:“睡着安静时。”这不免让我觉得有一丝可悲袭上心头,为大宝妈妈,更为大宝。
作为一个全职妈妈,大宝妈把所有的心思和时间都奉献给了孩子和家庭,所以她不能容忍孩子的不优秀和家庭出现任何小问题,也正是她的这种表现,让孩子和老公感到很压抑,父女三人的压抑感又反过来影响到大宝妈,让她觉得自己挺无用,没有照顾好家庭、教育好孩子。这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看来,解决大宝的问题要从大宝妈入手。于是我提出让大宝妈用一天的时间找出大宝的三个优点,或者她认为大宝做的最值得称赞的三件事,并约好第二天我们电话里继续聊。同时,我也向大宝妈介绍了赞美的神奇,告诉她赞美的三个步骤,而且相约略施小计,即第二天晚上大宝在家时我们再电话联系,还要无意间让大宝“偷听”到妈妈向我夸奖她做的三件值得称赞的事或者三个优点。我叮嘱大宝妈要仔细观察大宝“偷听”电话后的表现。
按照约定,第二天晚上他们吃完饭的时间我接通了电话,大宝妈先说大宝爸爸出差啦,没有人陪大宝练球,可她自己还是在坚持训练。她接着说到,大宝特别懂事,经常帮助爸爸妈妈照顾妹妹,所以妹妹有时候不听爸爸妈妈的话,更愿意听姐姐的,尤其是妹妹特别羡慕姐姐会弹钢琴,每次姐姐弹琴时,妹妹都想坐在旁边听,还提出要向姐姐学习呢。每当妈妈看到大宝认真练琴、妹妹认真聆听的场景,都让她感到特别地幸福,她从内心感谢大宝、爱她的一双女儿。
第二天上午,大宝妈妈迫不及待地拨通了我的电话,说昨晚大宝“偷听”过我们的聊天就去写作业了,中间几乎没有中断;写完作业开始练琴时,她主动邀请妹妹坐到身边,整整练了一个小时;早上也是自己爬起来去练托球……妈妈兴奋、激动地说:“昨天我们通电话时,大宝本来在和妹妹抢书,后来听到聊她就安静下来,但是一直没有问我在和谁聊,聊的什么。”大宝妈说她真切地体会到赞美的力量,主动提出要参加家长课堂的活动。
周末再次相见时,我告诉大宝这一周我请教了一些羽毛球教练,教练说我们定的目标在近期比较难达到,建议我们分阶段坚持练,不要在意每次能托到的数量。我征求大宝的意见,看看能不能调整一下,把托球50个的目标,定为每天主动练半小时并且不要爸爸陪同,大宝想了想,愉快地接受了。我进一步提出,如果能坚持一周,我们就开始准备庆祝活动;坚持两周,我们就可以庆祝了,她听了非常高兴,眉眼都是乐的。
接下来的一周,大宝积极、主动地练球,有一次爸爸想陪着一起练,她都没有同意。但是妈妈从窗子里看到,半小时的练习时间里,她偶尔也会去注意旁边锻炼的人,走神现象依然会发生。大宝妈对孩子盯的太紧了!通过这段接触,我感觉妈妈总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在不停地告诉孩子要这样做、那样做,不要这样做、那样做,一方面让孩子产生了烦躁情绪,另一方面也消弭了她们的自我意识,如何谈及培养孩子的“专注”呢?这再次验证了孩子的很多问题其实根源在大人这里。
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周到来了。在聊这周的练习情况时,我提到如果再坚持一周,大宝就可以当老师教同伴学技能啦。没想到她提出的教学对象是妈妈,更没想到她让妈妈学习的技能竟然是“闭嘴”。当聊到她邀请同学做支持者一事时,她终于说出不想请同学做支持者,因为她在学校没有好朋友,再问原因,大宝却不愿意说。看来在同学做支持者一事上不能操之过急,得小火炖豆腐——慢慢煨。
本周的坚持很关键,爸爸妈妈都很紧张,唯恐女儿半途而废。针对他们的担心,我建议爸爸妈妈在这一周多用赞美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可以是聊天式的,也可以是爸爸转告给大宝说妈妈对她的称赞,还可以使用拥抱、亲昵地摸摸头等肢体语言等等。大宝妈很兴奋地说起我们俩通电话时大宝认真“偷听”的事,再次强调自己从没想到赞美能有这么大的作用,表示一定按照我们家长课堂第一课“三重赞美法”来不断地鼓励大宝。
周二,我给妈妈打了电话,建议她不要总是提醒大宝要练习,有机会就问问大宝庆祝活动要妈妈做些什么点心就行了;周五,大宝爸爸来电话问,能不能把庆祝的地点换成网球场,我说这要征求大宝的意见,他说大宝同意。
周末在我们所有人的期待中如期而至。周六上午,大宝一家四口还有大宝爸爸的同学,一行12人来到体育场的羽毛球馆,先进行了包括成人在内的托球比赛,托球最多的还是大宝,三次比赛中,她有一次托到了21个,在大家的夸赞声中,我笑眯眯地问她怎么能托这么多,她似乎很淡定,只是简单地回答一句:“练呗!”我又问她在练球的时候想什么了,她说:“啥也没想呀!”我抓住时机趁热打铁,说:“练球的时候就想着练球,啥也没想,这就叫‘专注’。你这段时间真棒,一直这么坚持着做到了‘专注’,你学会了这个技能,以后练琴的时候就想着练琴,写作业时就想着写作业,你就会越来越棒,变成一个‘专注’专家了!”不知是谁顺着我的话音叫了一声“‘专注’专家”,大家也都开心地叫了起来,大宝显得有点不好意思。我又问她都有谁帮助过她,她好像没有明白过来,妈妈接过话说:爸爸给你当过陪练,要谢谢爸爸呀!她恍然大悟似的,突然看着我说:“我要谢谢你!”我为大宝的真诚感动,也为孩子对我的认可而感谢!遗憾的是,对于妈妈,她却没有表达更多的谢意。
大家开始羽毛球比赛,单打热火朝天,双打合作愉快。可大宝似乎不愿意和妈妈同组,无论是对手还是同伴,倒是喜欢和爸爸的同学秦叔叔在一起比赛。我和大宝妈一起观察她和秦叔叔在一起的表现,明显的开心欢快,为什么呢?大宝妈妈陷入了观察和沉思中……过了一会儿,她走过来说:每当大宝打出一个好球,秦叔叔都高声地喊着“好球!”“你真棒!”其余没有更多的话,更没有指点大宝的动作或者纠正她的姿势。大宝妈妈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看了我一眼说:“是不是我的话太多了?”这个问题我没有回答,但是接下来的休息时间,大宝给出了答案。
休息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大宝妈妈做的各种小点心,都夸她手巧能干,是个贤妻良母。这时大宝插进来一句话:“我妈要是不说话就更好了!”很显然,孩子直率的表达触动了大宝妈。于是,我就讲了一个故事:森林里虎妈妈生了一个虎宝宝,从此后,她看不见森林里的花有多美,听不见森林里鸟鸣有多动听,眼里心里都只有一个虎宝宝。虎宝宝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虎宝宝刚一抬脚,她就告诉虎宝宝注意脚下陷阱;虎宝宝刚想跳,她就提醒注意不要碰着摔着了。时间长了,虎宝宝每天闷不做声,不像其他家的虎宝宝反应的那么机灵,虎妈妈看着眼里急在心里。你们说为什么呀?我话音刚落,大宝就抢着说:“虎妈妈天天不停地说让虎宝宝这样那样,虎宝宝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虎宝宝变笨了,就讨厌她妈妈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到底虎妈妈该怎样教育虎宝宝呢?这时,大宝的妈妈深有感触的说:“我也想学一个技能了!”大宝听了特别高兴,她幽默地告诉妈妈要学的技能就是“闭嘴!”还说愿意做妈妈的支持者,当说到如果妈妈忘记了,该怎么提醒,大宝就做了一个把手指放在嘴上做“嘘”的动作,大宝妈欣然接受。
接近尾声时,我建议庆祝活动的最后一个项目,是大宝按照技能教养法的步骤,帮助妈妈学习技能,大宝特别兴奋,比开自己的庆祝会还要开心!她高声地说到,“我下一个技能就学“教妈妈学闭嘴!”。从这段时间的接触来看,大宝也和妈妈一样爱指挥人,特别明显的就是,当她和妹妹在一起时,有点儿像妈妈对她的情况,也许这也是她在学校和同学们相处的问题之一,希望通过她辅导妈妈学技能的方式,她们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