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准时 (8岁男孩,芬兰)
(2012-09-07 22:10:15)
标签:
儿童技能教养法芬兰教育杂谈 |
译文,自《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实施案例》(Kids Skills in Action), 本.富尔曼, 李红燕 译
这是由一个语言治疗师辅导的案例,男孩来自芬兰。这个案例中,只选择性地使用了儿童教养法其中的几步:孩子的老师指出了这个男孩的关键问题,专家们把问题转为学习的技能,然后建议给孩子,获得孩子的认可。孩子没有给技能定义名字,没有想象的动物或超人的支持,也没有庆祝,但是在学校里的每个人都对他学习新技能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语言治疗师被邀请参加一个关于一个八岁男孩的会议。男孩名叫Olli,被诊断为ADHD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治疗师需要给大家解释ADHD,它是什么样的,学校该怎样支持受ADHD困扰的孩子。会议期间,Olli的老师一直在抱怨Olli的种种问题:他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他根本就不记录老师留的作业,他不完成作业,他干扰课堂秩序,。。。足足一长串。。。
为了对状况有更清晰的了解,治疗师问老师,哪一个行为是最干扰Olli一天生活的?答案是:Olli从来不跟其他孩子一起按时从课间休息回到教室。他总是晚回来。回来后还要弄出一些不适当的举动来吸引其他孩子的主意,比如:坐到废纸篓上,弄纸球打别的孩子的脑袋,或者其它一些滑稽的表演,。。。
围绕着这个问题,下一步就是找到需要学习的技能。答案非常简单:Olli需要学习在课间休息之后跟大伙儿一起回到教室。确定了要学习的技能以后,讨论会的气氛立刻就有了明显的转变,连谈论Olli的声调都不一样了。那些一直感觉挫败的老师们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纷纷想出各种富有创意的好点子帮助Olli学习技能来适应学校。
会议结束后,老师跟Olli说,大人们希望Olli学习一项技能,就是学会课间休息后跟其他孩子一起按时返回教室。Olli同意了。
计划是这么定的:在打铃前五分钟,学校的助理会过去提醒Olli,课间休息快结束了,比如会对Olli说:“马上就打铃了,快到进教室的时间了。”
在实际实施时,助理一共提醒Olli两次:第一次是在差五分钟的时候,另一次是在马上就要打铃的时候,对 Olli说:“现在,就要打铃了。”
在学校的所有大人合力来支持Olli。老师们,食堂的师傅们,学校的助理 - 每一个人看到Olli跟其他孩子一起在课间休息后走进教室时,都立刻给予正向的反馈,说:“嗨,真棒!你回来得真及时。”在校园里,如果助理看到Olli在往教室走去,就会说,“真好!你一听到铃声就能开始往教室走了,真不错。”
除了大人,孩子们也注意到Olli在学习的这件事,也都参与进来支持Olli。
Olli的学习受到这么多的支持,每天被提醒这么多次,他都不需要制定如何面对“万一忘记了”的策略。也不需要设计庆祝的环节,因为他每天从其他人那里收到的正向反馈足以支持他很快学会这个新的技能,并把它变成一个习惯保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