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乙肝患者相处更安全?
文/刘宇
乙型肝炎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传染病了,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散发,多为家庭聚集式,因此很多人都担心被传染,只要我们了解了它的传播途径,就可以避免被传染了。
第一、在我国乙型肝炎和其他肝炎的流行现状如何?
(一)、2014年,中国有9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占13亿人口的6.9%),其中有2800万是慢性乙肝患者。还有760万丙肝感染者。
(二)、2014年最新调查成果显示,全国1-4岁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流行率降到了0.32%,与2006年0.96%相比下降了66%;5-14岁的青少年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降到了0.94%,与2006年相比下降了61%。
(三)、2014年中国甲肝病例数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但戊肝等发病率仍逐年上升。
第二、乙型肝炎有哪些临床症状和病变特点呢?
一、临床症状
(一)全身乏力、容易疲劳、无精打采。
(二)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
(三)皮肤眼睛黄疸、肝脏肿大、肝区疼痛
(四)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或黝黑(肝病面容)
(五)肝硬化腹水
二、病变特点
嗜肝病毒所致,以肝细胞变性、坏死、凋亡为主要特征的炎症。
第三、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
(一)体液传播:体液包括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血液、淋巴液、羊水等。
(二)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
(三)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乙肝病毒并不通过以下渠道传播:共用餐具、拥抱、接吻、握手、咳嗽、喷嚏、公共游泳池玩耍或类似行为。”
第四、乙型肝炎的预防
针对我们个人来说,如何做到最好防范呢?在与乙型肝炎患者相处时该如何避免被传染呢?
(一)注射乙肝疫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
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25],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
(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
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 针,按照0、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
(二)传播途径预防
1、不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
2、不与患者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若性伴侣为HBsAg
阳性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性交时应用安全套。对HBsAg
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3、吃安全卫生的血制品。
4、搞好卫生工作
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肝,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
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5、远离易感染场所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文眉、修脚等均可传染HBV;一些不正规的医疗诊所,对于针剂、器皿、器械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6、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尽量一个人使用自己的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等,养成饭前便后、出入公共场所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营养研究所
艾华老师课件
作者信息:
刘
宇
国家公共二级营养师
首都营养美食协会会员
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
健康时报特约撰稿人
保健时报特约撰稿人
微博@营养师刘宇
QQ:79020107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