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漏窗——独特的园林建筑形式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们的建筑 |
http://s13/middle/93a5bba94b3784d84185c&690漏窗,《园冶》一书中称“漏砖墙”及“漏明墙”,亦称花墙头、花墙洞、漏花窗、花窗,,“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在我国古代建筑悠久的发展历史上,窗格的艺术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就被能工巧匠用来装饰建筑物,如汉代出土文物陶屋上的窗形图案,就是汉代建筑中盛行的窗式。而漏窗,作为窗格的一种,形态丰富多彩,犹如百态鲜花,不仅在功能上具有实用性,并且还具有很好的装饰建筑的艺术欣赏性。而正因为漏窗,园林建筑才更加富有情趣,令人流连。
漏窗是中国园林中独特的建筑形式,也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一种建筑艺术处理工艺,通常作为园墙上的装饰小品,在江南的宅园中应用很多,如苏州园林园壁上的漏窗就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色彩。漏窗以其通透的特性,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为多。然而,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围墙上,以避免泄景。如果为增强围墙的局部观赏功能,则常在围墙的一侧作成漏窗模样,实际上并不透空,另一侧仍然是普通墙面。漏窗图案变化多端,千姿百态,漏窗本身和由它构成的框景,如一幅幅立体的图画,小中见大,引人入胜。透过半镂空的漏窗,景区似隔非隔,似隐还现,光影迷离斑驳,而又可移步换景;平白的墙面有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动的变幻之感 。而特别有趣的是,在同一园林中,绝不会有雷同的漏窗出现。
http://s12/middle/93a5bba94b37855fcedcb&690
漏窗形状多样,而其制作工艺也分为几种。花纹图案多用瓦片、薄砖、木竹材等制作,清代更以铁片、铁丝作骨架,用灰塑创造出人物、花鸟、山水等美丽的图案,仅苏州一地花样就达千种以上。近代和现代园林漏窗图案有用钢筋混凝土或琉璃制的。根据制作漏窗的材料不同,可以把漏窗分成砖瓦搭砌漏窗、砖细漏窗、堆塑漏窗、钢网水泥砂浆筑粉漏窗,细石碱浇捣漏窗、烧制漏窗等。其中砖瓦木搭砌漏窗为传统做法,而砖细漏窗则由砖细构件构 成,其节点传统上以油灰为粘结材料,必要时或有可能适当以竹梢、钢丝等粘结各构件。堆塑漏窗是以纸筋灰浆为主材塑成的漏窗,仅在特别显要的地方使用,现存极少;而钢网水泥砂浆筑粉漏窗是当前常用的,以钢丝网、钢筋、水泥作主要骨架,然后对面层粉刷修饰,其外框砼质为多,具有许多等优点;然细石砖浇捣花窗和烧制花窗由于工艺等原因并不是很适合古典造园工程。漏窗多有一圈清水磨砖的边框,明式做法起两到三条线脚,形成的“子口”柔和幽雅。而漏窗中部的窗芯弯曲变化繁多,形成了不同的图案,姿态繁复,不下数百种,从大处区分,可以把图案分成硬景和软景二类。所谓硬景是指其窗芯线条都为直线,把整宕花窗分成若干块有角的几何图形;而软景是指窗芯呈弯曲状,由此组成的图形无明显的转角。两者相比较,前者线条棱角分明,顺直挺拔;后者线条曲折迂回,体现了不同的观赏效果。堆塑漏窗以软景为主,图案一般以吉祥物为主题。砖细漏窗硬景较多,有的以直线条形成的,也有的以大块砖细件雕刻而成。
园林内建筑上的部件,名目繁多,仪态万方。而园壁上的漏窗就具有十分浓厚的文化色彩。江南园林讲究精致小巧,厅堂等建筑多以曲廊相连。而开设在廊墙上的漏窗,在园林造景方面也有着许多重要的功能,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从实用的角度看,漏窗有着通风、采光和启闭的作用。而从审美的角度看,则有着有无相生、虚实互用的意味。漏窗的边框和图案能使人们对框中景的品赏更好地变为“作画图观”。窗子的图案以纹样体现了均齐、平衡、穿插、反复等美的法则,而窗外的景色则恰好成为这幅图案画的“底版”。而且,二者还能形成种种有意味的对比,格外生趣。在更深层次上从空间结构的角度看,漏窗能够打破封闭局促的空间格局,体现“隔”与“透”的统一,使整个空间成为渗透性的空间。在江南园林中,系列性窗框的框边较薄,框孔较大,一般取规整形(如方形、长方形),但每个框格中的图案纹样决不雷同,苏州沧浪亭复廊中的漏窗系列和田园“古木交柯”前走廊的漏窗系列就是典型的范例。综合来看,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而两得。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亭台花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入目,倘移步看景,则画面更是变化多端,做到小中见大,令人不禁称妙。
http://s16/middle/93a5bba94b3784da1b21f&690
漏窗作为一种建筑小型构件被广泛地运用于江南私家园林中,特别是苏州园林更是巧妙至极。漫步苏州园林其间,花窗虽然样式繁多,却并没有给人一种拥挤感,反而成为园林造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要达到这种完美圆融的艺术效果,花窗在造景的过程中就必须讲究一定的技巧运用。第一,漏窗的外观造型及内容丰富多姿。既不能是简单乏味的重复,更不能是随意构建,显得杂乱无章。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应当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如狮子林的“四雅”花窗及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漏窗,窗要与景致的空间环境所要表达的意境协调一致,这样才能相得益彰。第二,漏窗的材料和色彩选用要与园林自然淡雅、恬静、含蓄的情调意境相协调,因此园林一般采用砖砌、瓦拼、木雕而成的灰白色系窗为好。第三,多用于廊壁或墙面,以起到空间联想的效果;并且漏窗两边都有精心设计或天然而成的景致,切忌空无一物,一览无余。墙壁内外相互借景,才能丰富园林的空间美感。而正因为有了漏窗的各种精心的设计,苏州园林才更富有耐人寻味的幽雅韵味。
漏窗作为古代园林建筑中经典的小品,其余韵至今仍被人品赏。而现代建筑中,也经常可见漏窗的身影。在生活中的民居和公共场所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漏窗的应用;而也有设计师以此为基本元素,进行升华创作,将古风与现代融为一体。其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下沉花园就是很好的一例。其中2号院古木花亭是一组北京居民中具有代表性的三进制四合院,保持了传统四合院的基本空间格局,将传统的封闭空间开放为敞开的外部空间,加入镂空瓦墙、倒影水池、立瓦铺地等元素,给传统空间注入新的表达语言。其中大面积的镂空瓦墙融入了漏窗的元素,形成影壁和墙面,与大片玻璃材质进行穿插对比,加强了虚实关系,进一步突出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树http://s5/middle/93a5bba94b3784d90fca4&690阵、跌水、喷泉组成一副优美的中国画卷,开放的外部空间、镂空瓦墙、倒影水池、立瓦铺地为传统空间注入新的表达语言,让游客在体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奥林匹克的自由平等的民主精神。
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每一个构件都是经过精细设计和建造,匠心独运,显示了独特的中国古典美。而漏窗作为园林装饰小品,是我国传统园林建筑装修上的瑰宝,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魅力,对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江南园林论》杨鸿勋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与表达》
《中国园林建筑语言》
网络资料: http://wenku.baidu.com/view/7b025504cc175527072208fb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gdyl/559048.htm
http://tieba.baidu.com/f?kz=100784166
http://www.visitsz.com/articles/2004-01-15/2004011523315339441.htm
http://www.cqvip.com/Main/Detail.aspx?id=36425092
http://www.cqvip.com/Main/Detail.aspx?id=36425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