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们的建筑 |
http://s13/middle/93a5bba94b3784d84185c&690漏窗,《园冶》一书中称“漏砖墙”及“漏明墙”,亦称花墙头、花墙洞、漏花窗、花窗,,“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在我国古代建筑悠久的发展历史上,窗格的艺术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就被能工巧匠用来装饰建筑物,如汉代出土文物陶屋上的窗形图案,就是汉代建筑中盛行的窗式。而漏窗,作为窗格的一种,形态丰富多彩,犹如百态鲜花,不仅在功能上具有实用性,并且还具有很好的装饰建筑的艺术欣赏性。而正因为漏窗,园林建筑才更加富有情趣,令人流连。
标签:
读书笔记 |
分类: 我们的建筑 |
读了文丘里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我对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进行了一些片段性的思考。
首先是形式和功能的问题。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喊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并对一切装饰性的形式予以摒弃,要求建筑中的一切元素都与功能有关,并真实地反映功能。从密斯的“少就是多”到路斯的“装饰就是罪恶”,现代主义建筑似乎从刚刚诞生起就驾驶着“功能”的车上路,而“形式”成为其追随者甚至累赘,要紧跟着功能的轮子甚至被完全摒弃而“没有形式”,由此而生出了现代主义的一套逻辑。现在回头看,其实当时柯布、密斯等现代主义大师所倡导的原则主要是同古典主义唱对台戏的,是为了打破旧秩序所选择的利器。为了打破坚冰的束缚,现代主义无可奈何地喊出了这些在今天看来有点儿极端的口号,“鼓吹”手中钢棍之美胜于一切。而当繁琐、冗余的古典主义建筑坚冰被打破,建筑师的思想不再有束缚时,回头看看钢棍是唯一的美吗?当然不是。在束缚被打破以后,现代主义最伟大的成就已经实现,而建筑的历史,终将在现代主义先驱的引领下走向一个更少被束缚、更加多元化的世界。
于是有了文丘里的建筑观,有了《建筑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们的建筑 |
关键词:开放 联通
每当我们提起环境与功能应对,我们往往想起的大多是穿插、错动、高差、流线等种种设计手法以及复杂的建筑形体,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设计者对于设计本身的思考。然而换一种角度,有的时候简约反而是一种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