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几内亚国家博物馆(2014-03-17)

来到一个的城市,我喜欢去这样两个地方看看——博物馆和动物园。如果这个城市足够的大,历史足够的久,地位足够的重要,那么,这两个我想去的地方在城市里就一定会有。
这种习惯,也不知是何时养成的,或许是受小时候去这两个地方的次数太多的影响吧。都说,去多了会腻的。的确!但是,去多了也成了一种习惯。一段时间不去,会想的。真的会想,会惦记着。像是那里有一位老朋友似的,总想去看看,看看是否依旧如故,是有所发展了,还是已物是人非。
来援非前的几年间,于我,出外旅游或是公派出差的机会渐渐多了起来。这种喜欢去参观博物馆、喜欢去逛动物园的习惯,也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上至沈阳,下至昆明南昌,东临上海,西到古城西安,大大小小的城市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各地的省会博物馆和各类动物园皆尽收眼底,相比之下,良莠不齐,可圈可点。有的时候,回想起来会混,记不清了,不像是在北京,去的次数太多了,想忘都忘不掉。
刚到几内亚,我就早早开始打听,这里有没有博物馆、有没有动物园?结果,大多数当地人的回答令我很为失望——“不知道”!似乎这两个地方和他们的生活根本不相关。只有少数几个人给我留下了一线希望,说是动物园没有,倒是有个博物馆,好像是在老城区里,但从来没去过,当然也就说不出具体位置啦。
不过,万事皆怕“用心”二字。前些日子,我在BOBO超市门外卖旧书的地摊上发现了一件宝贝,一本名为《科纳克里发展史》的法语版老旧图册。晒的已然褪色的书皮之下,翻开其中却是优质的纸张和精美的图片,似乎这本书被刻意地保存过,这一切顿时吸引了我。决然买下!更为令人兴奋的是,在回来仔细翻阅之后,竟发现有一章节是专门介绍几内亚国家博物馆的。
依据书上的线索,我终于找到了它的所在!这座国家博物馆,修建在科纳克里市区最西侧的老旧贫民区一个不大的院落之中。用“座”这个量词来修饰它的存在,确实有些恭维和夸大之嫌。整个博物馆,由三排平房组成,其中包括两个展厅。院落中,竖立着七尊或站立或半身的雕像,分别是当地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
这里没有什么馆藏文物,仅有的两个展厅也不是一直开放的。很幸运,我们来的时候,正好赶上博物馆在展示一批由某国家考古队不久前在几内亚挖掘出土的古代历史文物。瓶瓶罐罐的,只有那么三五个,谈不上精彩,估计价值也不大,真不知是这考古队的水平有限,还是这里压根就没什么东西可考。
不过,在另一个展厅,却有吸引我的东西。在那里,展出的是几内亚的民俗特色文化。有各民族崇拜的图腾,有祭祀所用的礼器,有庆典集会的乐器,有捕鱼狩猎的工具,有织布的棉花,有染布的染料,还有各种当地的粮食作物,更有当地不同时期所用的货币。这一番看下来,确实让我受益匪浅,更多更细致更准确地了解了几内亚的近现代史。
哦,对了,要特别感谢博物馆的那位“看馆老头”为我们所做的细致入微的讲解,还要感谢小翻译的同声传译。有了你们,才使我不枉此行!
http://s7/mw690/002Hwijqgy6HpgChri666&690
(一万几郎一张门票,对于当地人来说,确实不便宜。)
http://s9/mw690/002Hwijqgy6HpgF7e5288&690
(博物馆的展厅内是不许照相的,可惜了,就在门口留个影吧。)
http://s14/mw690/002Hwijqgy6HpgEWjWBed&690
(赶上一所学校学生来此集体参观,他们竟然是免费的。这是我认为最好看的三个女学生,找来一起合影。)
精彩视频制作,随后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