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做一个好思政教师

(2020-07-09 16:34:12)
分类: 教学论坛

                        如何做一个好思政教师

 浇花先浇根,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信仰,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深刻的情怀和开放的思维,才能培养好新时代的青年。思政教师应当加强自我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在思政课堂上要有清晰的目标,思政课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善于解惑,以培养出有思想、有品质、有情怀的新青年;课堂教学理念要不断创新,要洞察本课程的内涵,创新也是思政课的灵魂。

首先,从思政课教师担当上。作为思政课老师被称为“人师”,应该“道可师模,行为世范”;思政课教师要做一个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人师;既“学高”,又要“身正” ;要有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因为我们铸魂育人、立德树人,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还因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队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所以,对于教师为人师表要求很高,对于思政课老师为人师表更高,正所谓“人师,谓谨身修行,足以范俗者。”总之,做一个合格的思政课老师不容易,就要求我们善于修行,善于修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力争做一个新时代的合格思政课教师。

其次,从思政课课堂上。我们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要讲究课堂育人主阵地的效果和效率,优化育人过程,讲究方法方式。思政课不是程序化、僵硬化的教育,要寓教于乐,注重实际。课堂应该是有“有温度、有情感的”,因为孩子们是有血有肉的。作为教师要解放思想,不要拘囿于刻板的机械的空洞的说教,既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又要汲取营养,开阔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同时,要注意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问题,与其他科文化知识相结合,学得能力和本领,德智体全面发展。

最后,从思政课内容上。思政课老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为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学生要有爱国情怀;然后“爱家庭、爱科学、爱和平”。其次思政课老师要培养孩子们的优秀品德和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勤奋坚毅的人格特质。再次思政课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关注国家政治、陶冶道德情操、明辨是非的教育。最终使学生努力成为一名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对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总书记给出了一张“标准照”,归纳起来就是“六个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这既是对全体思政课教师的期待,也是全新的要求。

但怎么把思政课上好,把大道理讲得深入浅出,能被学生接受,怎么使我们所讲的理论有更大的亲和力,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以变应变,是思政课教师的必备技能。终不变的,是信仰、信念和诲人不倦!

争取成为一名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我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认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将思政课堂打造成学生愿听、想听、乐听、乐学的生动课程,为民族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汉代太原有位学者郭泰,道德学问都很好,深受学生爱戴,11岁的魏昭大老远赶过来,求入其房,供给洒扫。郭泰问他“年少当精义书”,为何要来做这些佣人们做的事情?”魏昭非常诚恳地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在左右,供给洒扫”。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我的梦想是做好经师,接近人师。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用谨身修行去感化学生,做学生喜爱的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总书记说思政课的老师是在学生的心灵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协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优秀的思政课老师应该是谨身修行,足以范俗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后我们将以更大的热情、更好的状态把思政课讲出“真味”——真理的科学的味道、因真学真信而真懂真用的味道;讲出“美味”——美妙向上的味道、美丽动听的艺术味道;讲出“正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人间正道之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味。

我们的思政课可以对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投入我们自己的感情进去,让我们思政课变得更加有温度,更加有活力。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作为一线的教师来说,我们要不断的提升自己、扩充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养,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信仰只有先在教师的心目中扎下根,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开花和结果。

精选发生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涵盖发生在学生中的)身边故事,提升学生的情感认同。身边的故事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和说服力。讲好身边故事,特别是讲好身边榜样的故事,能集聚正能量,点亮学生心中思想道德的明灯。

道德只有被人们自己去追求,并获得亲身体验时,才能真正成为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习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认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均具有重要意义。

生动感人的故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讲好这些故事,能将高大上的理论具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获得广泛的情感认同,并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提升。在教学中,应将生活中鲜活的感人故事,有机融入课堂学习中。

思想政治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要着眼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彰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二要培养学生面对复杂、不确定的现实问题时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三要促进学生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四要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力求使学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理论的深度、情感的温度和视野的宽度,而任何理论教学都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必须通过实践的方式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1、 坚持贴近学生的原则,增强实践教学的亲近感,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情有义”的情感温度,确保学生真心喜爱。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只有深度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才能切实聚焦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近距离透视学生所思所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关切和回应学生成长诉求的重要渠道,增强理论教学的亲和力和实践教学的亲近感,才能确保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真心喜爱”。

2, 坚持贴近实际的原则,增强实践教学的真实感,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虚有实”的理论深度,确保学生终身受益。坚持“贴近实际”的原则,能够使实践教学富有生机与活力,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虚有实、虚实结合的理论深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实感、可信度和说服力,确保学生对理论学习“终身受益”。

3, 坚持贴近现实的原则,增强实践教学的时代感,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棱有角”的思想厚度,确保学生永远难忘。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思想要对其进行解释和关切都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坚持“贴近现实”的原则,才能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感、生动感和解释力,也才能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关切现实的视野宽度、解读社会变迁的思想厚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能有棱有角地直面现实,又能有滋味地解读现实,确保学生对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永远难忘”。

“第一课堂”的主要内容是“博学”,方式是“动”,关键是“学懂”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解决理论课教学内容“入脑”问题。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狠下功夫,不断创新参与式、观摩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形式,组织学生班级讨论、小组辩论、班内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和认同。

第二课堂”的基本要求是“慎思”,方式是“动口”,重点是“弄通”理论学习的要点和难点,并在实践中将其内化为学生的信念或信仰,解决教学内容“入心”问题。这就需要在“第二课堂”上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点的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为提升学生的“动口”能力,实践教学可以着眼举办丰富多彩的讲读比赛、演讲大赛、知识竞赛等,吸引和激励学生系统准确地表达自己对课堂学习的所思所想。

第三课堂”的核心任务是“笃行”,方式是“动手”,要“做实”理论学习的观点和主张,目的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入行”问题。俗话说“知易行难”。“第三课堂”要着力破解学以致用的问题,即要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外化为行动或者行为。一是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学生讲思政课”活动,鼓励学生走进课堂,用自己的言行讲解和传播所学思想。二是举办多种主题的比赛、竞赛活动,鼓励学生慧眼观察世界、妙笔记录典范、用心演绎经典,从中体会真情、感悟真理。三是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参观活动,组织学生走出去,鼓励学生用脚丈量祖国大地,用心感悟革命先烈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