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政治后期复习建议
(2018-04-16 09:33:53)分类: 名师论坛 |
一、存在问题
1、时政的学习没有和相关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2、在对基础知识的细节掌握上不够扎实,存在知识掌握“肤浅”的问题
3、缺少对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存在答题角度和内容“单一”,综合能力不强的问题
4、情景化测评方式下,学生活学、活用、活考的学习能力尚达不到要求。
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坚持情景化的测评方式,每一道试题都只有结合具体的材料背景才能作出正确选择,或作出有针对性的回答,离开了具体材料背景的知识运用只能是“照搬““乱套”。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虽然经过了一轮复习,对有关学科知识有了一定掌握,但在知识的运用的方法和能力上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答主观题时,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仔细审读设问指向的能力显著欠缺,答题时罗列知识,而缺少针对性。事理结合、逻辑严密等较高的能力要求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1、整合考点形成观点,突出重点
考点规定的是一个个的具体知识点,将相关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就会形成观点,观点体现了综合性、全面性、深刻性的要求,是把书“读薄”的重要体现,是最后复习阶段的重要抓手。如“商品与货币”“价格与供求”“生产与消费”“企业经营与发展”“收入分配与公平”“财政与税收”“市场配置资源与国家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与走出去战略”等。在众多观点中,联系实际紧密、属于教材主干知识的就是重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在最后复习阶段,要强化一些重要的观点,引导学生掌握其主要内容和内在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链和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细节的基础上能够“提纲挈领”,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有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最后阶段的知识复习,切忌简单重复教材内容,切忌“炒剩饭”重复孤立的考点,“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定要突出重要观点的掌握。
2、关注社会热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结合理论”的能力训练
关注社会热点,不等于单纯的讲时政,应适当让学生了解热点问题的背景、内涵和意义,结合相关理论观点的复习,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例去验证理论。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结合理论”的多次反复,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热点素材,灵活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命题设计,多角度变式训练,让学生在试题的设计和变式训练中体味命题的立意与情景和设问的关系,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阐释问题的能力,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热点问题关键是做好材料角度的筛选,将热点问题化,问题具体化,增加思维的含量。
3、继续加强对高考试卷、模拟试题的分析研究,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通过对高考试题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明确出题思路,感受高考氛围,体验高考难度,体会答题规范和要求,这是其他任何试卷和教辅材料做不到的。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实训或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找到自己在审题和答题方向上的弱点,有利于学生在正确和规范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走错路,少走弯路。要用好各大市的模拟试卷,简单地做过和讲过是不够的,应善于发现这些题目选择素材和设问角度的变化和新意,研究组织试卷答案的道理和方法,补充不足之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自己的应考能力。学生在各种模拟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是很好的资源,要利用好学生试卷进行实证分析,找到错误的根源,学会举一反三,防止二次犯错。最后阶段的复习,切忌毫无目的地大量做一些不规范的试题,切忌做大量的模拟试卷,却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要发挥好每一份做过试卷的最大效益。
4、加强答题方法、技巧、规范训练,做好学生的心理支持工作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复习的主人,因为只有学生才知道自己真正的弱点在什么地方。在自主学习、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并展示自己和同伴的问题,相互借鉴;通过同伴互助,检查对方的掌握情况,发现彼此的不足;在检测反馈中领悟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在反思总结中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
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答题套路,如选择题错项如何排除,答题时“理论和材料相结合”“辩证分析”的基本要求,经济生活中抓住“国家、企业、个人”三个市场主体,政治生活中抓住“国家与公民关系”这一主线,文化生活中抓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一重点,哲学中掌握“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这一方法,分清“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等。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保持字体工整、段落清晰、卷面整洁、要点突出等。
要善于发现学生取得的进步,引导学生以乐观向上、积极自信的姿态投入最后的综合复习,不抛弃,不放弃,勇敢面对高考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