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布老师微课《创伤的代际传递》直播文字稿,合一心理整理后,经由天布老师校对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原创出处。
主持人:天布老师,最近我发现很多的家长,特别是年轻的家长,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习,身体健康,但是现在也越来越趋向于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还有今天在场的,还没有孩子的,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和我有一样的困惑,要教育又害怕伤害孩子的心理,因为我们都希望孩子的心理健康嘛。
天布老师:是啊,我们心理咨询、治疗目前的工作状态,我们帮助的人群里几乎有一半都是为孩子的事来的,有些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要求,有的是家长自己看到孩子的问题以后,是希望得到帮助,陪孩子来的,是这种情况。

主持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包括机构,都有感受。带孩子来的家长也越来越多,可能是孩子低龄化,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多,现在家长的素质提高了,对心理咨询的认同,家长的认同,导致我们孩子得到更多的帮助,这个也是我们高兴的地方.听到创伤这个词觉得挺严肃的,再看到代际传递就有些焦虑了,您能给我们说说什么是创伤,它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呈现的?
天布老师:我也在想这个事,今天有这么多群,这么多人,可能跟今天的主题有关,接触过创伤,大家可能关注创伤有关的话题,关注这个话题,我想也是内心的慈悲之心在起效,或许我们或多或少的体会到因为自己过去经历的痛苦、创伤,我们关注创伤,是对自己的慈悲喽;那么第二个关于创伤的代际传递话题,那么代际传递如果大家关心的话,恐怕反映了大家除了自己的慈悲关心,可能关心我们的亲人、家庭、家族、宗族、我们的国家民族、这样的关切和慈悲。选择这个话题并不轻松,因为我们要面对创伤,一方面我们想要否认这种恐惧感,也想忘记这种痛苦的经历。另一方面想面对这种痛苦,又想去揭示这个痛苦经历,好像两个方面的张力都有,正因为两方面的张力都起作用,所以人有时对创伤是比较为难的,所以不太容易直面和言说它。那么当创伤不能面对和言说时。它可能会暗中作祟,它可能压抑在潜意识里幽灵般的游荡,它的作祟可能会导致出现麻木、退缩、脑海里反复回忆,等等症状。
主持人:它在我们生活中可能无时无刻不呈现一些模式,或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这可能都是早年经历造成的,可能在意识层面还没有觉察,这可能就是素人吧,听起来还蛮害怕的。
天布老师:所以说如果我们从心理病理的角度把创伤作为一个话题,呈现,上升出来,那么它是什么含义呢?创伤这个词也可以用在医学其它领域,比如外科,出了意外事故的人们身体受到了创伤,在心理学意义上讲,我们强调关注的是心受伤了,给心以呵护,从心理这个意义上说什么是创伤,当这个人所经历的事件或这种情景超出了心理承受能力,因为压力使自己变得无能、恐惧、惊慌等等。这时候人不但有反应,而且心里还明明白白,知道受了刺激但是你无法做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这种反应的状态就是创伤。所以我们俗话讲扛不住了,心有余力不足,整懵了,把人搞崩溃了,或者吓傻了,等等,这些说的就是心理受创伤了。那么创伤不仅仅是单纯思维、情绪、行为各个部分出现障碍、而是整体功能紊乱了,所以看到创伤后的系列症状表现。那么比较典型的症状表现,比如说解离的状态,抑制的状态,有些人则是躁狂的状态。那么从心理动力学来看,创伤是一个应激,面对应激自我要调动防御机制,创伤常用的防御机制,比如说解离,既是一个状态,也是一种防御。
还可以是否认,在创伤的急性期,我们直接不承认有这件事,否认也是防御。还有有些人会变得麻木,没感觉,这也是自我保护的方式,这叫隔离。还有就是向攻击者认同,等等都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