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

标签:
黄河风情线中山桥黄河母亲羊皮筏子兰州水车博览园 |
分类: 游记 |

“黄河母亲”雕塑

兰州水车

【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一座城市,由于拥有一条江或者一条河而显得灵动万千,一条江或者河,由于通过一座城市会变得风情万种。金城兰州,坐落于一条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而黄河宛若一条飘落人间的飞天锦带,穿城而过,蜿蜒东去。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条长约百里的黄河自然景观与现代都市景象交相辉映的靓丽风情线---- “百里黄河风情线”。兰州黄河风情线上的的观光长廊、"生命之源"水景雕塑、寓言城雕、黄河母亲雕塑、绿色希望雕塑、西游记雕塑、平沙落雁雕塑、近水广场、亲水平台、东湖音乐喷泉、黄河音乐喷泉、人与自然广场,以及龙源园、体育公园、春园、秋园、夏园、冬园、绿色公园、银滩湿地公园、水车博览园和其他沿河景观,如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镶嵌在黄河两岸,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而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最具特色的雕塑—黄河母亲,再现50多年前黄河两岸水车林立壮观景象的兰州水车博览园,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游览景点。
【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兰州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中山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全部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负责人为天津人刘永起,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工华匠为主。雄伟的中山桥历时3年建成,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塞,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当时的黄河铁桥是跨越黄河连接南北的唯一通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就像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最具特色的雕塑—黄河母亲】“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黄河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见解,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
【兰州水车博览园
】兰州水车博览园位于百里黄河风情线滨河东路黄河南岸,由水车园、水车广场、文化广场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展现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兰州水车博览园的南大门(正门)是一个造形独特的木架结构的大门,它既是抽象化了的兰州水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寓意着兰州是一个两山(兰山、白塔山)一水(黄河)的山水城市。进入大门,是水车博览广场的第一部分-水车广场。水车广场以知名于国内外的兰州水车为主体,并荟萃中外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水车数十轮。因此,兰州水车博览园是世界上水车品种、数量最多的主题公园。其中,兰州水车以其独到的构造、精湛的工艺、雄浑粗犷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水车的代表。在水车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雕像,他就是兰州水车的创始人段续。雕像左侧是南方竹制筒车,右侧是段续创制的兰州木制水车。公元1556年,段续就是根据南方的竹筒水车创制了雄浑粗犷的兰州水车,成为金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此,兰州被誉为“水车之都”闻名于世。与水车广场相连的是水车园。水车园以12轮兰州水车为主景,是历史上的“水车园”旧址。园内黄河奔腾,水车旋转,渠水蜿蜒,各种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再现了黄河、水车与农业生产的和谐景象。水车广场东侧便是文化广场,由旅游纪念品商店、黄河奇石馆、兰州近代历史博览馆、演出广场等场馆组成,以图片、文字资料、实物、文艺演出等形式多角度反映水车文化。水车博览园是兰州黄河文明的一大标志,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也为中国农业文明和水利史研究提供了见证。漫步于水车博览园,欣赏着园林别具匠心的美景,聆听着水车发出‘吱吱嘎嘎’的岁月之歌,感受着滚滚黄河的气息,让人流连忘返。
【兰州羊皮筏子】兰州羊皮筏子俗称排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也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组成。兰州羊皮筏子已有300多年历史,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在已成了黄河风情线上旅游观光的一道靓丽风景。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象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此情此景,极易勾起游人无尽的遐想,自然想亲身体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破浊浪、过险滩之刺激,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乘坐羊皮筏子散荡在宽阔的河面上,皮筏时而在浪涛中搏击,游客尖叫声连绵不绝;时而顺水漂荡,朵朵浪花“亲吻”游人脚跟。尽管筏工悠然自得,划姿潇洒,游人却也“胆寒心惊”,疾呼刺激、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