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奉献教坛终不悔    一片丹心育雉鹰

(2012-07-11 19:07:10)
标签:

教育

                            奉献教坛终不悔    一片丹心育雉鹰
                                                       新乡市一中  侯立庆
      我叫侯立庆,新乡市一中人文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1988年参加工作。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不懈的追求,使自己的教学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始终不渝,坚忍不拔,始终坚守高尚的师德修养、精湛的育人艺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一路走来,收益良多。多年来,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优质课辅导奖”、“新乡市五一劳动奖章”“新乡市骨干教师”、“新乡市高考优秀辅导奖”、“新乡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业务上参编各类专著九部,公开发表论文十五篇。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们把教师喻为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精神。身为教师的我,时刻不忘,并用我的工作热情和人格魅力以及理性的教学分析赢得了学生和社会的尊敬、信任,二十多年来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北大、人大、武大等处处有一中学子的身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爱”,勇于攀登不竭的动力
    教师是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生命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这是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终身追求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教师既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人生理想,是一个需要以整个生命去拥抱的伟大事业。我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浇花要浇根, 育人要育心,“爱”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真正滋润学生的心田。
    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感: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题,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我更认为: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的关怀,对后进生的偏爱。
    实际工作中,我时时处处想着学生,心里装着每一位学生。每天早晨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关注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学生生病时,及时与医疗室取得联系,领她们去看病,照顾他们的生活,象家长待孩子一样,无微不至,以至于令其他班学生都非常羡慕。平时遇到一些需要和家长沟通的问题,及时主动的和家长取得联系。例如我班的李世阳同学,在高二时就是个令老师们头痛的学生,纪律涣散,分到我班后,我发现他的数学成绩比较好,利用这一闪光点我让他当数学科代表,给以鞭策鼓励。同时多次找其家长沟通,双方共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最终学有所成,最终考入了武汉大学。差生身上也存在着许多优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善于给他们以信任,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我班的薛孟伟是个特调皮的学生,并对老师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我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循循善诱,发现这位学生比较热心,抓住这个特点加以鼓励重用,他后来成了我班非常胜任的卫生委员,而且在中学顺利入党,去年考入理想大学。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同时应该成为一个班集体的核心,教育好学生还需团结好课任教师。为赢得学生对课任老师的尊敬和信任,尊其师而信其教,我经常向同学们介绍每一个教师的特点、讲课风格和优势项目。同时自己又与任课老师密切配合,以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课堂纪律,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效果等。对于这些我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恰当抓好班级工作。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新学年开始时,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民主选举,建立一支有管理能力,有责任心的班级领导核心。放手让他去管理班级,自己多做点“幕后”工作。同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由于同学们在中学阶段经受了锻炼,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后,都担任了班长、学生会主席和辅导员助理。
    有风有雨有阳光,有汗有泪有欢笑。由于措施有力,方法得当,我所带班级连续八年被评为校“文明班集体”和“红旗团支部”赢得了学校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学”,刻苦钻研永恒的追求
     我们经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须有一桶水”,在知识经济时代,要了解学科研究动态,教改前沿,永不落伍,每个教师都需要不断学习,使自己成为永不干涸的自来水。我始终认为,学习使人谦虚,谦虚使人进步,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24年来,我从未间断过学习,专业书籍、教改读物、天文地理、诸子百家无所不包,课堂上历史故事信手拈来,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总能赢得学生的满堂喝彩。学生邢远说:“我一直为您的学识所折服,您生动精彩的课堂点燃了我对历史的兴趣之火”。
几年来,公开发表专业论文十几篇,《古籍中的经、专、注、疏》、《黄兴的高尚品格》、《中国开封犹太人同化问题探析》、《一个好友 一对仇敌》等文章相继发表于《当代学术研究》《文史春秋》和《中学生课外阅读等杂志》。在学界有一定影响。
    读书充实思想,为使书香充满校园,我还发起成立“新乡市一中读书会”,以书会友,建设精神家园,享读书之趣、品文明之味,书香润情操,丰人生阅历。体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品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淡泊。已有大量教师参加,成为新乡一中一道亮丽的名片。
 三、‘教”,永远不懈的追求
    教师的本质工作是教书,怎样让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学生得到的知识不但有助于今天成长,而且使其一辈子受用无穷,这是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探索的问题。力争使课堂充满张力和活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开辟出一方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试验田,激励和唤醒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注入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全新目标与理念。
    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有趣、有效、有质感,同学们不仅喜欢,而且应该把上课当做一种享受,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多年来,由于致力于教学改革,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自2006年我担任备课组长至今,在历次全市历史统考中,我们备课组成绩一直为全市第一,包括高考成绩。我所担任班主任的文科班多次在高考成绩中刷写我校文科升学记录。2008年高考,我们班的王宪旻同学以638的成绩取得新乡市文科高考状元,2011年高考我校文科成绩再创新高,全市文科前十名我校有四人,我班有三。赵美子、杜雪、薛梦伟分别被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和武汉大学录取,续写了我校高考新的辉煌。

四、“研”,开拓创新的法宝
    “育人是一代师表,教改是一面旗帜。”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尽管自己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一些成绩,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同,但是,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下,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努力学习,认真思考。结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立的“问题引导,学案检测”教学法,效果显著,省教研室历史教研员梁老师和大象出版社编辑袁老师及市教研室领导都给与极高评价。
致力于将新的课改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扎实推进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是我近几年研究的重点。我校在进行课堂改革之初,许多老师对高效课堂的特点理解不对,我提出《高效课堂的四项基本原则》,并发表在《教师报》上。针对课堂改革中的简单化和模式化,我相继提出《高效课堂的少与多》《课堂点播于学生困顿之中》和《高效课堂的不等式》,提出课堂改革的原则是“少给模式给思想,少给答案给过程,少给结论给指导”的意见,深得专家好评,并相继发表于《教师报》、《新课程杂志》。
    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醉心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十一五期间,我独立主持了河南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卫河污染原因及治理建议》的研究。对卫河上游和中游进行考察,查阅历史文献,了解卫河历史,提出致力卫河的河下排污,河上绿化景观的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方案,赢得河南省“优秀科研成果”。巧合的是,后来的卫河治理方案和我提出的方案基本一致。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钻研,展开系统研究,有效解决了一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前沿问题,近几年,如何评课成为新的科研课题,我及时领导全教研室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加强评课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课堂观察的实践与理论》课题得到了河南省课题规划专家组的一致好评。他们认为:“该课题将课程研究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有利于老教师转变观点,接受新理念,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由于在课堂改革中有一定的思想和理念,自2008年高中新课改开始,相继被邀请参编《高中历史目标检测》上、下、《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参考书  必修1》、《高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必修3 》、《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参考书 选修1》、《高中历史检测》、《高中历史复习新编》等多部专著,相继被珠海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出版,有力地推进了全省甚至全国的历史教学改革。由于在课改科研的一些成绩,近几年被聘为“河南省教研室中心组成员”、新乡市教研室中心组成员”“新乡市教科所兼职研究员”。
五、“传”,尽心履职的真情流露
   教师不但承担传播知识的重任,还需要培育新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校的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教师队伍的未来希望在青年教师。无私培养新教师,似采玉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掖后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学校发展中,关心的就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很早就提出了教师与教师的师徒“带教”方法,组成培养的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
    对校内的青年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在平日工作中,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上班听取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后还与她们逐一反馈和互动,同时还定期上示范课给全园教师观摩。指导青年教师严格细致,既有理论上整体框架的指导,又有操作过程中具体环节的指导。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十几年来,我主动做好传、帮、带。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每一位教师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培养他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我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的同行教师。一中教师李海娟、付月从、华培和王莉莉在我的辅导下均取得河南省优质课奖的好成绩,二中教师李方恩、四中教师赵崇宇、刘国华的老师在我的辅导下,均取得省、全国优质课奖。
    一个人的作用总是有限的,教师要像一把火,用自己的行动照亮大家。二十多年来,我讲学的足迹遍布新乡市。新乡铁一中、新乡八中、新乡市十一中、河南省工贸学校、新乡教育学院、新乡师专、平原大学、河南师大历史系以及新乡县属学校等,讲课近百场,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十多年来,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要不断地去开创。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教育是终身奉献的事业,我将以更加踏实的工作作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组织部党建频道专题报道草稿。2012、6、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