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劝你别教出听话的孩子

(2016-10-21 17:59:41)
标签:

临汾心灵花园儿童青少

教育

情感

分类: 亲子关系

     “懂事”和“乖”,是家长、大人们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在学校听话吗?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家里也总会对孩子说“你要听话,听话就会怎样怎样,不听话就会....”家长们互相碰面,聊起孩子,也会互相夸奖“你家孩子真乖”等等。

  孩子的行为举止、学习成绩都在家长的期待范围内,家长说什么孩子都能执行,孩子的一切都在家长控制范围内,家长心里才感到踏实。这种现象,在中国家庭中司空见惯,并且认为合情合理,顺理成章。这真的正常吗?

  “乖”孩子一般是这样的

  “乖”意味着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听话的孩子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越“乖”的孩子,独立能力越差

  为什么小时候“乖”的孩子可能仅在学业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却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强,自主性越差。“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

  越乖的孩子,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妈妈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烂好人。

  面对调皮的孩子,我们要合理表达自己的不满,不以“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为要挟条件。因为我们并不因为孩子“乖”才爱他,我们爱的是那个原原本本的他。同理,我们希望孩子做出人生选择是因为自己的真实喜好,而不是牺牲自己的感受去讨好别人。我们要支持孩子的决定并提醒他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不是“你就做一个乖孩子,按照我给你指点的人生活下去。”

  教育心得:反抗是孩子自主性的体现

  孩子在2至3岁时,出现第一个反抗期,第二个反抗期出现在青春期,从十二三岁开始,到十六七岁结束。这个期间,孩子追求人格的平等、精神的平等,希望得到尊重和认可。

  孩子们的举动其实在找寻自我,就是我的世界我做主。从外在看,孩子们敢于挑战权威,不是家长老师说的我就认可。

  对此,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孩子长大了!他们正在从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渐渐对事物和问题有判断和分析能力。

  教育心得:想让孩子听就改变你的教育方法

  家长首先学会倾听孩子。这个倾听指接纳,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见解,尊重孩子,用协商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做民主家长。孩子得到尊重、鼓励和认同会更加自信,更愿意亲近家长、更喜欢家长做忠实的听众。

  有思想和有判断力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以前所说的那些听话的孩子,到十多岁还黏着爸妈长不大,那才是真正的教育不当。

  家庭教育中,请家长不要去纠结孩子乖不乖,听不听话,这不是家庭教育的重点,家庭教育的目标是教出有思想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