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咨询师孙彩群
心理咨询师孙彩群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8,733
  • 关注人气:1,9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真的把爱情想的太美好了

(2016-07-09 17:14:15)
标签:

临汾心灵花园儿童青少

分类: 婚姻情感

1.对依恋的对方过度理想化,
其实是对自恋的补给

    在恋爱的初期,我们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就像是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的,和对方相恋其实是自恋,意思是我很爱我自己,所以我也爱上了你。

    我们渴望从更好的人身上收获更好的自我感觉,有些人过度忙于寻求“自恋的补给”或自尊的支撑,客体关系的学者们认为这是早期对关系失望的一种补偿。每个虚荣而浮夸的自恋者心中都隐藏着害羞而怯懦的阴影,所有形式的自恋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担心自己不够优秀,蒙羞,低劣,尽管不同自恋者的补偿行为或许全然不同,但仍然强烈地显示出这种相似性。一旦自我得到理想化,他人自然受到贬低。

2.对依恋对象过度理想化,
避免内心焦虑和维持自尊。

    在新生儿的眼中,自己与世界是融为一体的。生命的前18个月,婴儿一直处于“心理等同”的精神状态,认为外部环境与自己的内心世界是相同的。每个人都有理想化倾向,我们习惯将儿童期全能感的残余赋予我们的情感依赖的对象。正常的理想化是成熟爱恋的必要条件,然而如果不将童年时的依恋对象逐渐去理想化,就会对被依赖的那一方造成过度的压力,导致感情的破裂,很多时候双方都在孤注一掷地对抗内在的恐惧,不断确认自己的依恋客体是全知全能的,并通过自己与理性客体的心灵合一来确保安全无虞。

3.理想化还能有助于摆脱羞耻,
使自我的缺陷通过与理想客体的融合,
可以得到很好的补救。

    除了自恋,对全能养育者的渴望自然体现在人们的宗教信仰中,但它也会招致麻烦,例如:让人认为伴侣应该完美无缺,宗教领袖永不犯错,自己的榜样最为优秀,自己的品位无可挑剔,自己的孩子永远优秀等类似的幻想。总之,个体越是缺乏独立,依赖感强,便越容易诱发理想化。许多孕中的女性朋友都曾宣称,在她们因软弱无力而感到孤立无援时,她们的产科医生是那样的神奇,简直是世上最棒的专家。有时自恋者也会把自尊的感觉转嫁他人,将恋人、导师或英雄视作完人,再通过认同此人来体验处我膨胀的感觉,有些自恋者终生实践着这种模式,将某人理想化,然后在发现其缺陷后全盘否定对方。他们对自恋困境的完美解决即是天性的自我攻击,用想象自己的完美来补偿自体的缺陷,这种缺陷如此可鄙,似乎只有尽善尽美才能掩期卑劣。然而,完美并不存在。因此这一策略注定失败,于是遭到鄙视的自体会再次浮现。

    人生注定不可能十全十美,所以理想化注定带来失望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某人承诺太多而无法兑现,将必然收获愤怒和怨恨,一个人若相信某位肿瘤科医生是治愈他妻子癌症唯一的希望,那么治疗一旦失败,他便很可能将愤怒转向这位医生。她们终其一生根据自我价值评价他人,并能过依赖理想客体来努力使自己完美,她们对原始性理想化和贬低的习惯性使用,才能持久地保住自己的吸引力、权力、名誉和对他人的价值(如,完美的榜样),对于使用理想化和贬低防御的个体,自尊已不再意味着接受自我,而沦为使自己日益完美的工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