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学》读书摘要3
(2014-02-26 10:17:12)
标签:
365快乐临汾心灵花园儿童青少亲子教育情感 |
分类: 父母必读 |
第三章 习惯与性格培养中的心理学
习惯无小事,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一、培养好习惯:必备四种教育观念
1、循序渐进原则---习惯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21天以上的重复
2、培养好习惯要趁早:
1岁多是培养讲礼貌的最佳期
2-3岁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期
3-6岁是培养勤于思考习惯的最佳期
3、多塑造,少改造原则---鼓励、支持“第一次”不允许有例外
4、“疏”、“堵”结合原则---懂得变通
二、培养好习惯:四种有效方法
1、正强化法---多向孩子传达积极信息
原则一:永远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
原则二:抓住一切时机,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
原则三:千万不要总是强调孩子的不足。
2、寻找突破口---将坏习惯与兴趣、爱好相结合
3、避免“5+2=0”负效应,家校要形成合力
4、自然后果法---让孩子体验自然惩罚
原则一:对一件事,不要多次提醒。
原则二:当错误发生,给孩子一定时间,让他自己慢慢体味。
原则三: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三、培养好习惯:最重要的原则
1、尊重孩子
2、门槛效应—小任务培养大习惯
3、南风效应---宽容远胜于惩罚
4、榜样效应—找个同龄楷模
四、塑造好性格:最科学三原则
好性格是孩子一生都享用不尽的财富。
适时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教育,将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1、角色效应—家长应保持民主的教育态度
2、易塑性原则---性格培养要从小开始
0-6岁可塑性最强,6-13会听众教诲,13岁之后独立个性难改变。
3、让孩子发挥自己的“特色”---卡迪拉克效应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孩子自主地去活动,把孩子独立行动的能力激发出来;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孩子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出来;
★给孩子一个对手,让孩子独自去面对竞争,把孩子的抗挫能力激发出来;
★给孩子几个选项,让孩子去选择,把孩子的选择、放弃能力激发出来。
五、塑造好性格:最有效的三种方法
1、培养孩子的乐观心态---正确认识挫折
2、培养孩子的爱心---从低到高原则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拒绝混为一谈推责任
当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先不要急于惩罚孩子,而是要通过正确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六、塑造好性格:思维类型不同,方法不同
根据孩子的思维类型去培养孩子的的性格。
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孩子格格不入,令孩子无法接受。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性格时,要利用孩子的思维优势,培养他们积极的性格;根据孩子的思维劣势,避免不良性格的产生。
1、规则型孩子---喜欢有规律的生活,要鼓励孩子去尝试新事物
2、谐调型孩子---做事慢,爱交际
要让他们学会提高效率,教孩子正确对待人际关系。
3、发现型孩子---渴望自由,喜欢创新,要变任务为乐趣
4、分析型孩子---很强的领导能力,要学会体谅别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