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爸爸妈妈不可不知的家庭教育心理学》读书摘要1

(2014-02-26 10:05:06)
标签:

365

临汾心灵花园儿童青少

自我成长

快乐

亲子教育

情感

分类: 父母必读

第一章  孩子的成长历程:成长教育中的心理学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将决定孩子日后进入社会的生存力和竞争力。对孩子的成长教育越科学,孩子的未来越成功。

一、孩子的心理发展

1、幼儿心理依恋期(0-5):多爱抚、多拥抱、多亲吻

幼儿期,孩子需要父母的接纳、温暖和爱。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才能与父母以及他人,形成信任、安定、亲密的依恋关系,才能形成活泼、热情、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2、少儿期(6-11):用鼓励帮助孩子完成自我认同

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引导孩子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3、青春叛逆期(12-18):家长适当示弱与让权

青春期的孩子最渴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理解,让孩子更健康、更自信;权利下放,可以使孩子得到锻炼,可激发其上进心。

家长应该让孩子了解足够的性知识,推荐书籍《青春期男孩、女孩必读》。

二、孩子的能力培养

   科学的早期教育,贵在及时、正确,而不在“多”。

1、幼儿期:注重孩子“听、说、看”能力的培养。

与孩子多交流,并用生动的语言对周围事物进行描述。

2、学龄前:着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常问孩子三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你联想到了什么?

3、小学期: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自理能力。

第一,告诉孩子具体的操作方法。

第二,对孩子进行适当的鼓励。

第三,对完成任务的孩子,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

第四,好的行为或能力,成为孩子性格或习惯的一部分。

三、孩子智力的开发

家长应该从多种能力的培养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孩子的智力。

1、左右手协同发展,开发右脑。鼓励孩子多做运动。

2、善于打破生活常规,给予孩子的大脑更多新鲜刺激。

3、给孩子更多自我表现、自我选择的机会。

孩子聪明不聪明并不在于孩子会识多少字,上了多少特长班,父母没有必要对孩子实施严格、死板的家庭教育,创造一个随意但很富有启发氛围的环境对提高孩子的智商非常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