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65 第十七章湖西乡古楼 第三节赵家堡

标签:
365文化 |
http://s8/mw690/002H3BGyzy78ejrW4Cz67&690第十七章湖西乡古楼
http://s12/mw690/002H3BGyzy78ejsdsrF9b&690第十七章湖西乡古楼
漳浦湖西畲族乡五里三城简况
湖西从前未有“湖西”地名,因盆地中有一口大池塘,称官塘,在清初以前,“官塘”成为湖西盆地各村落的总地名,清后期“湖西”才成为总地名。又因那口大池塘映现丹山(灶山)山影,又名丹湖,故“丹湖”为湖西的别称。湖西乡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0℃,土地肥沃,四季如春,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上有过蓝理、蓝廷珍、蓝鼎元的“蓝氏三杰”以及黄性震、杨世懋等众多的学者名人,五华里中轴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赵家堡”、“诒安堡”和省级重点涉台文物“蓝廷珍府第”俗称五里三城,闻名海内外。
赵家堡说明
2完璧楼俯瞰
3完璧楼内院
4赵家堡官廳俯瞰(一角)
http://s1/mw690/002H3BGyzy78ejA6rrW60&690第十七章湖西乡古楼
http://s16/mw690/002H3BGyzy78f789XmD7f&690第十七章湖西乡古楼
7卞派桥简介
8官厅
9官厅
10官厅
11官厅
12官厅
13官厅
14官厅门当
15官厅门当
16官厅门当
18辑卿小院
http://s3/mw690/002H3BGyzy78ekfXdrce2&690第十七章湖西乡古楼
http://s2/mw690/002H3BGyzy78f83wgGl71&690第十七章湖西乡古楼
21辑卿小院简介
22完璧楼
http://s7/mw690/002H3BGyzy78f8GKs0C86&690第十七章湖西乡古楼
http://s14/mw690/002H3BGyzy78f8TOe8ldd&690第十七章湖西乡古楼
http://s5/mw690/002H3BGyzy78f9fYSwI74&690第十七章湖西乡古楼
26赵家堡官厅后观
27赵家堡官厅后观
28赵家堡官厅前观
赵家堡石刻说明
赵家堡内碑刻丰富,遍布堡内。“悟石”、“墨池”、“云巢”、“禹碑”、“咫尺玄门”
主要石刻列述如下:
1、东门:门楣“东方矩阵”。
2、读书处:位于惠堂前路旁大石头上,楷书全刻高140厘米、宽30厘米。
3、巢云:在路旁大石头上
4、来熏:在路旁大石头上
5、硕高居胜:长方形石碑,横立在路旁。
6、硕高筑堡记:碑立于北门瓮城内城内,残碑高130厘米、宽110厘米。文字據《逍氏族谱》補正復原(實際碑文略少于族谱所载),全文如下:吾浦名岳,一丹灶、一大帽而封起,祖于龟山大帽之脉,从龟山东北分结,傍结小帽山冈,延袤越百余里。才生其间者若周翠渠,陈布衣,王方伯、高、江二太史,陈、涂铨部,至如佛昙,鉴湖、港頭、鸿關有陈、杨、林、顧彬彬诸科甲俱钟厥地靈,而余祖居积美,亦其分支焉。丹灶一脉从龟山西南分结,次结小灶山岡,延袤六百余里,人才生其间者若林会魁,詹,蔡二柱史,至如锦湖,东姚,六鳌,蔡,郑,陈彬彬诸科甲,俱钟兹地灵,而余之新居碩高山亦其分支焉。溯二山之水则大灶、大帽诸水,东流注海,难悉数矣,小帽水由张坑油柑岭、磁崎岭西北流入官塘大溪,小灶水由大庵、龙昙东南亦入官塘大溪,俱在碩高山前交会,而水口两峰,南曰崇信山,龙发小灶,迤邐奔抵溪南,北曰东林山,龙发小帽,迤邐奔坻溪北。二龙隔十舍而遥,而奔趨相会。左右旗鼓对峙,中夾一溪,僅十数丈,巍然捍门巨障,尤稱奇哉。余祖宋闽沖郡王,南渡后从少帝航海入廣崖,避之晦居积美,滨海苦盗患。余筮仕,赋性疏拙,素有躯山林僻。比家归,遭劇寇凌侮,决意卜卢入山,屡经此地,熟目诸山谷盘密,不器沖途,不逼海寇,不难城市纷華,可以逸老课子,田土腴沃,樹木蕃茂,即难岁薪米恒裕,可以聚族蓄众。又鼎山斡龙逆结,入首开障啓钳,砂明水远,近案五層,远山羅拱,天马居前,石人,石龟等奇峰居左捍门,居右可以卫真龙、迓吉祥,为昌后永世计,心窝喜之。乃芟辟草莱,建楼筑堡居焉,楼建于万历庚子之冬,堡建于甲辰之夏,既诸宅舍,次第经营就绪,拮據垂二十年。余窝阅往牒,眉山西蜀最僻阻地,比三蘇出入,咸知有眉山,淳安隐万山中,有商文毅公出入,遂知有淳安。人杰地灵,相因而重,良不偶已。今余草创,诚无识者。惟子若孙居此地,培祖德,绍书香,以振扬而光大之,难未敢僭擬之眉山,淳安,安知异時不兴佛昙、鉴湖等名境相鼎峙匹休乎?毅然應地灵以光映丹鼎,窝有望于后之绳武者,因志而书之,以勖将来雲。
時万历癸丑岁孟春吉旦
赐進士出身中,宪大夫、渐江按察司副使,前户部贵州司郎中领无为州,磁州及,碩高主人鸿趙范谨志。
7、筑堡碑记:碑立于硕高筑堡记左侧,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6年)漳浦县对赵义要求筑堡的批文。碑高230厘米、宽105厘米,1975年被炸裂成五块,今修补复原。漳州府漳埔縣为垦给示,修堡捍衡,造福一方事,本年正月初七日蒙带管分守漳南道詹批,據本縣十七都積美社趙義呈稱,近蒙示许鄉社擇便筑堡,以防不虞,以固民生。念義父趙範從浙憲歸休后,卜遷官塘地方,僻伏山中,自買地土,備工圍筑土堡。经前任分守道高呈咐,外计墙门二百余丈,僅容数舍,聊防竊盗。去年风雨漂塌,近時警报彷徨,堡外四民村居星散,诚恐变生叵测,守御無所。义議照旧堡开圹地址,更砌石基,增设马路女墙,平居则守望相助,遇急则身家各棒,有备无患,有基无坏,事关地方,具呈恳乞恩准,给示執照,以便兴筑等情。蒙批仰漳浦县查议速报。蒙署县理刑館萧看得倭情叵测,桑土宜周。矧值承平日久,土堡頹坏,尚遇警息,其何賴焉。今赵义所呈给示修堡防守,为身家慮非,喜事也,凝应俯从,具由申详本道,蒙批准给示修造此徼,蒙此合就给示晓喻为此示仰原呈赵义知悉,即将本堡自备工料,协力砌筑坚固,须示。万历四十七年二月
8、墨池:(与□□□□碑、建造苏坑功德记三碑连立),碑高156厘米、宽68厘米。中刻“墨池”两大字,上隶书跋“米南宫仕无为军立是书,代久土湮,及先大夫守斯州,缉廨出地得之,因制亭植诸,印刻以归,余临池更摹镌于石。明崇祯乙亥端阳日中书舍人赵公瑞誌。”印二方曰“辑候”、“赵公瑞印”。
9、建造苏坑功德记(详实内容史料不足,待录)
10、禹碑:又称位于佛庙东侧现存二片,每片高180厘米、宽114厘米。原文77字,现存38字,字體奇古,非鼎非篆,據明杨升庵忍为,系上古记载大禹治水功绩,可读为:“承帝日咨,翼辅佐卿,洲诸舆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發爾舆,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營形折,心罔勿辰,往求平定,華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伸凐,鬱塞昏徙,南瀆衍享,衣制食備,萬国其宁,竄舞永奔。”
11、垂伦:位于佛庙左侧,行书高45厘米、宽18厘米。
飞来石碑记(赵公瑞题銘石刻):位于佛庙左侧,明天启四年(1624年)刻,碑高115厘米、宽82厘米。行书七律一首:“何代仙人化,嶙峋海上山,叱羊應起立,控鹤獨来還,苔藓衣冠古,烟霞韵闲,點頭堪舆语,封此欲招攀”,落款“挹石人峰步先大人山居韵,天啓甲子菊月辑侯趙公瑞题”咫尺玄门:行书,全刻约80厘米,位于佛庙遗址左侧路旁大石头下一条石上(已折断,全长约120厘米)
12、禅印:篆刻,每字20厘米见方。位于“咫尺玄门”条石背后。
13、悟石:楷书,全刻高50厘米、宽18厘米。在佛塔附近的草丛中。
14、仙脚印:位于佛庙右侧,长25厘米深1.5厘米。
15、西门:“丹鼎钟祥”
16、雲庄璧岫:半圆形石片,每字12厘米见方,全刻约80厘米。在官厅天井内。
17、门当、户对:高规格门当,仅在王府才有。在官厅门口。
寿(寿比南山)、海(福如东海):象形字石刻,在官厅大门后的门臼。
18、完璧楼门楣
19、对联圆石柱:“地□牛眠四尺崇封从马□,经明虎视万年灵奕镇龟山。”平躺在完璧楼天井内,不知从何处移来。
(以下收藏于完璧楼室内)
20、硕山:楷书,每字20厘米见方,条石状,全长约80厘米。
21、恩荣;行楷,长方形石块,长50厘米、宽35厘米。
22、乡贤名宦:行书,每字20厘米见方,条石状,全长约80厘米
23、台献:行书,长方形石块,长60厘米、宽40厘米,已折断。
24、残碑1:长、宽各约60厘米,残文:漳州府知府张□奇…
25、残碑2:长80厘米、宽70厘米,残文:钦差提督福建军务督察院…
26、庭院残碑:条石横刻,残碑长约2米,残文:“……乡饮大宾,祀乡贤祠”平放在完璧楼庭院内。
27、旨析定边界:不整齐条状石块,长60厘米、宽25厘米,斜靠在完璧楼门边。
2残碑
3官厅堂匾
4北门
5北门土地庙
6残碑
7残碑
8禅印
9禅印
10巢云
11巢云
12垂伦
13垂伦
http://s1/mw690/002H3BGyzy78eQ2XMqI80&690第十七章湖西乡古楼
14從主堂前視(门当内雕刻)
15东门
16东门门匾
17读书处
18读书处
19对联圆石柱
20对联圆石柱
21恩荣
22飞来石碑记(赵公瑞题銘石刻)
23飞来石碑记(赵公瑞题銘石刻)
24古佛庙
25古佛庙
26古佛庙
27古佛庙
28古榕
29官厅户对
30官厅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