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好认识我们的学生吧

(2014-03-25 10:25:34)
标签:

湾里人

谈论

学生

教育

校园

分类: 教育教学心得
    

    相对于学科教学来说,班级管理更杂一些难一些。因为你要管他除了学习之外的一些事,比如他的思想,而思想是最高级别的自由,所以就太难了。也许您会说,这有何难,定套班规依章而行不就得了?你说到点子上去了,用规则管人不用人管人,很民主也科学的意识。但具体到人仍要你出面,还得你去管。这很棘手。因为——

    你的规和章不是万能的!

    比如,有学生老是欠交作业,你拿他怎么办?你能拿他怎么办!还不是得客客气气、温言婉语地问问情况,开导开导,劝说劝说?顶多板起面孔警告一番,再警告一番,再再警告一番;还有一招——万不得已而用之——把他家长请来,家长哼哼哈哈哩哩啰啰地说一通,也是鲢溪人赶闹——现岗鳅。总之你不能拿他怎么办。尽管小学生守则里明明写着,你定的班规里也表述得很清楚: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

    再比如,有学生常常给你惹事:今天翻墙,明天爬坎;不是羞辱女同学,就是伤及男同学。你拿他怎么办?你能拿他怎么办!你还不是得推心置腹、语重心长地晓以利害明以是非?顶多提高音量严肃表情呼喝一声吓唬两句。还有一招——没办法的办法——让他写一份保证怎样不怎样便怎样的保证书,并且让家长签上大名,可是堂堂的校纪班规都不能绳之束之,他那一通承诺又岂能当真?总之你不能拿他怎么办。你不能当真退他的学,你也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他。你稍有动作你就脱不了干系,家长社会都将怪你谴责你,怪得你一脑壳包,斥得你满脸灰土。

    班级管理不好管啊。

    但,总得有人管啦!

    怎么管?

    先认识自己。成人都有多重角色,我们在社会中担当的是教书育人的角色。用那个最富含敬意的惯常说法,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用京剧表现教师角色的话,那一定是红脸红袍。那是代表正义代表智慧的,时兴地说那是代表正能量的。所以啊,不管是走在通衢大道上还是阴暗小巷中,你都应当规则地迈步规矩地行走;不管是在大庭广众的明室里还是在四下无人的暗室内,你都应恭敬地做人公正地做事。当然,坦坦荡荡暗室不欺的慎独境界是极难达到的。但是,没有多少人不仰慕名山大川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此之谓矣。按照"法乎其上得乎其中"的常理,我们至少不会愧为师者。而无愧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才是终极享受,来自于外界的物质的犒赏、精神的抚慰,终究不如来自内心的坦荡那么平实,那么自然,那么长久。何况我们已接近崇高。我们的青年教师甘于菲薄的薪水,甘于窈窕倜傥的身姿于操场一角教室一隅,往往才哺完乳又赶去辅而导,甚至身在幼婴旁心在学生处。我们的中老年教师,一脸苍颜,两袖清风,但朝往暮归,即便身有微恙也笑耕讲坛,不忘孺子,不辱师命。因为我们是老师。

    但是,我们又只是老师。作为个体,老师是极其渺小的。就像沧海是博大的而水滴是渺小的一样。我们只是老师,不是社会学家。我们的学生因为社会问题而出了差错犯了事,比如进了网吧,进了这样厅那样厅,夜不归宿早不归屋,请不要太伤心太自责,遇到兴师问罪的家长一方你只需说一句“我只是老师”。我们只是老师,不是心理学家,不是点石成金的魔法师,个别学生就是坐不住,就是站不直,就是合不上众生的拍;部分弟子任你怎样重点扶持,也入不了围、上不了线,请你不要太伤心。面对背后的埋怨和议论,你只需在心里轻轻地说“对不起,我只是老师”。我们只是老师,不是交警特警,不是这样家那样家,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承认了对人对已都有好处。但是,承认并不是降低要求,并不是为自己开脱。相反,我们应该从心底里意识到,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我们的学生远离灾难,明辨是非,感受幸福,亲近科学,向往美好。这种责任就是预防,就是解释,就是宣讲,就是号召,就是鼓与呼。因此,我们应当尽可能地知道得多一些,尽可能地明智一些,尽可能地热切一些。因为我们是老师。我们不可太把自己当老师,也不可太不把自己当老师。

    再认识学生。我们知道,就是同胞共奶的兄弟姐妹也高矮不一、心智各异,因而学生中胖瘦有别、贤愚共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我以为再怎么不肖的也不会是一无是处的,因而只要善教,人人都可成材。老实说,我是比较赞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提法的,这可能要引起本职场内的同仁的愤慨。对不起了!不过我的这个“好”的标准也许够不上一般意义上“好”的标准吧。我认为对后进生或叫潜能生的教育,只要在他原有的基础上略有进步,或者能维持他的生长状态甚至还可下调一点,即不阻碍他的生长进程,不破坏他的生长环境,不让他信心尽失、自暴自弃、怀恨甚至敌视社会就算教好了。如果将他们教得与我们的教育目的恰恰相反,那就是教不好的老师。尽管拔其苗是为了助其长,用心是很不错的,但用心毕竟不等于结果。教育的特殊性不容许我们那么着急,其实有时候等待与守候也是一种教育。是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是什么树苗结什么果。

    如果以这样的目光看向学生,你会添上许多惊喜,然后你会渐渐地发现,他们中间丛生着好些超凡的人儿,他们的身上潜藏着好些天才的因子。你因而会感到,你所做的事儿是多么的有意思,远比洗衣做饭种瓜果栽树苗有意思得多,因而你变得有耐心有恒心,不再不讲策略,不再不讲宽严相济刚柔与并。你批评他的时候,不再不顾及他的人格尊严而只管彰显个人的话语风格,不再不顾及他的承受能力而只求自己表达得痛快淋漓,不再不撇开他的生理软肋而显得自己一视同仁。表扬他的时候,不再空洞无物不再泛泛而谈,不再随口敷衍也不再无限上扬。因为古语有“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其可从”之说,批评再正当但太严厉,往往会适得其反。正面教育也是这样。父母对儿女的爱,可谓真也切也深也厚也,因此期望也就很高,投入也就很大,投进自身现有的不算还预支未来的投过去。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投入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有的甚至恰恰相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期望太过高远,让孩子无所适从,无力而从,从而干脆不从。

    好好认识我们的学生吧!

    认识是爱的第一步。没有认识的教育只是一种动作模仿,极易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走近学生,俯身下来倾听,顺着他们的视角去看,你会发现,我们曾经视为当然的一些东西竟然多么的不可思议,然后你自然会否决、会调试、会增补,会作出比较适合的决定,更新一套可行性更强,持续性更好的培植方案育才手册。教育是爱的事业。认识学生,认识自身,才会爱得理智,才会产生教育智慧,你的班级管理工作才会做得更为顺手更为轻松一些。教育,才会成为你钟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诗雨博乐,荐此文上新浪博客首页的青葱校园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