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教师的尊严受到质疑贬损时

(2013-11-27 07:29:00)
标签:

湾里人

教师尊严的维护

校园

分类: 教育教学心得

     当教师尊贵的地位、威严的形像受到质疑甚至贬损时,是退而忍之、默而受之,还是积极辩护向社会求助呢?我以为作为老师个人,首先能做也应做的,还是要自己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历练,内外并修。

                                  品行

    老师很难伟大,也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不正直。正直是教师起码的品行。正如桌椅板凳摆正了才可以坐,坐着才踏实安心一样。又如树木根正杆直才可能长得更高更大,别的植株才可依附,才可取作参照一样。

    做到正直其实不难。正直就是尊重事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红就是红,黑就是黑。不把一说成二,不把白说成黑。

    张一曾经拿过同学的钱,并为此抬不起头。即使他那副足以令自已骄傲令全年级乃至全校同学眼馋的身段也唤不起他舒心的笑来。一次,张被邻桌(校长的儿子)告发又拿钱了,随声附和者不少。张一那蓄着漂亮分发下面的一双眼睛,看向讲台上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看向他的这位不年轻的女教师时,是那样澄澈无助。老师一脸慈爱,像沐着秋阳的高大古枫。她清朗的声音在教室里传响:假定有同学在这教室丢钱了,那么谁都有可能是钱的“拾得者”。请问你在几点几分看见张一用哪只手拿了钱?拿了几元几角?钱的面额是多大的?……处理这类事儿,老师是该动脑子,但首先应该是端平水碗,使它不偏向一边,不让学生难堪。

    正直的老师,即使不言不语也能威慑周围。人们不会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你受了委屈,遭遇了冤枉,想找证人的话,找谁呢?找亲人,亲人作证不足以为证的;找能说会道的熟人,他不一定会为你作证的;这时你最想找的是忠厚而正直的人。而一旦你迷了心窍,做了不光彩的事,这时你最怕遇到的也恰恰是忠厚而正直的人。你想用好处蒙他的嘴,他不会答应。你可能不担心他告发你,但你最担心他会从骨子里瞧不起你。学生就需要这样的老师,正直的,往那儿一坐,即使不言不语,也会起到菩萨效应的老师。

    菩萨其实并无作为,但他们被供着,享受着膜拜。因为人们认为他们保佑善人,荫庇善举,惩罚恶行。如果老师被学生当菩萨供在心上,至少说明他能给学生带来心灵深处的抚慰,并同时起到警戒威慑作用,这样的老师不怒自威。

                                  知识

    拥有知识,是为人做事的底气。老师有了过硬的知识,就有了一定的底气。有底气了说话就响亮,就气不虚心不慌。就能娓娓而谈,就能温言婉语,就能慷慨陈词。否则,他走向讲台的腿是软的,说出口的话是弱的。或许会有人说,应变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呀。这是当然的。但是,一碗水再怎么搅拌也激不起波涛,池塘溪流就不同了,江河湖海更不用说了。如果说上家常课,还显不出知识的底气作用的话,那么上公开课就完全显示出来了。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之所以优秀,之所以让学生专注、动容,之所以让学生跃跃欲试、激动不已、读有所感、学有所得,首先是因为老师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过硬的专业知识。撇开这个后盾,便显先天不足、捉襟见肘,即使讲方式方法,讲技能技巧,讲感情沟通,讲临场发挥都是本末倒置的。

    知识,无际无涯,渊不可测,人生百年也难穷其一域。一位青年去请教苏格拉底如何才能获得渊博的学问,苏格拉底把青年带到河边并把他的头按在水里好一会儿才放手,问:“你刚才在水里最需要什么?”“空气。”青年回答。苏格拉底说:“如果你像渴求空气一样渴求知识的话,就可以如愿了。尽可能多地占有知识吧,老师应该是知识的象征。

    在知识面前,没有谁会高昂着头的。

                                 见识

    见识是见闻,是接触社会而获得的经验,是对知识信息数据的统筹整合,是见解。是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这么说,知识是身高,见识是眼界。

   老师凭借丰富的知识可以在讲坛上沉着应对,挥洒自如,但是,要解释并解决课堂外的具体现象和实际问题,还得有见识。

   2011年日本“3·11”地震发生后,我国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到民间机构都对日进行了大力援助,很多学生对此举不解,情绪激动地请教老师。几位平时爱读书爱思考的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南京大屠杀的30万同胞如果听到福岛核泄漏的消息后,他们是开心还是忧虑?30万惨死同胞的亲人朋友看到我们运往日本的大批物资,是微笑还是愤怒?面对学生的这些质疑,老师不能简单地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需要大胸怀、大眼界,需要见识,需要智慧作垫才能较好地作答,才能正确地给以引导。

    死抠书本知识,离开书本就茫然不知所措的老师,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很难的;要引领学生睁眼看世界,也是很难的;要发现学生的优势并给以相机点拨,还是很难的;要透视学生的短板并促其猛醒,更是很难的。不能做到这些,充其量只能算学生的学习伙伴,算步步高点读机吧。

                                   敬业

    尽管能力可以提高效率,兔子只要稍稍跨几步就可远远超过乌龟。但是,兔子要超过乌龟毕竟要脚踏实地地跑,不跑,即使千里马也到不了站。何况既是同一个职场上的,大家本没有乌龟与兔子之间的差别,所以要跑完全程就得使出浑身解数,拔足飞奔。这样做了,就算与冠军无缘,也于已无愧无悔。人们也不都是只敬重遥遥领先者。事实上,人们从来都没有漠视耐心、坚持、毅力、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投入,相反给予它的赞美和颂扬,比相对超凡的智力还要多得多。

    老师敬业,最直接的是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间接的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身教效果。一个敬业的老师,即使教学水平不怎么样,但也可以赢得学生的敬重,并且产生长远的影响。我们的文化是以勤勤恳恳为荣的,以脚踏实地为荣的,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荣的。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这个过程是看不见的万里长征。人的成才周期长,难度大,没有兢兢业业的精神,没有吃苦耐劳的态度,再高的水平也不会奏效,不会获得敬重。

                                  个性

    老师可以是爸爸妈妈式的,也可以是哥哥姐姐式的,但不可以是囫囵一团糊粑粑式的。老师要有鲜明的个性。

    在听保健知识讲座时,一位年轻貌美姑娘的讲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她讲课时的不容质疑的语气,微微抬起的光洁的下巴,为了集中学员的注意力而放慢语速直至作较长的停顿时,为压制自己的情绪而整理发卡的抬手动作,是那样的别具一格。别看她平时老少合三班,往讲台上一站,一个可以做我们那批学员的女儿或孙女的小老师,一反谦恭和蔼,简直有些霸道。第一次听她课时,因展眼一看全是七老八十的,我的脸上可能表现了一位学员不该有的东西吧,加上一时操作有误,一串“表扬”便稀里哗啦地贯注过来:程阿姨你这么年轻,学东西比老婆婆还慢,就是不用心!来都来了,别心不在焉了。红细胞应该是这样一个一个的……真奇怪,她一梭子打来继续讲下去,我也继续听下去,浑若无事地心悦诚服地听下去。我想,这就是老师的尊严吧。

    个性是特有的气质,它可以延展自己的气场,维护自己的尊严。

                                    修饰

《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两人虽然都以学识和见解并驾齐驱,但是两人的境遇却相去甚远。卧龙本就身长八尺,面若冠玉,又身披鹤氅,头戴纶巾,手摇羽扇,得皇叔三顾茅庐,激东吴群儒而攻,致周郎怨天而亡。而庞统自荐于吴主孙权,却被拒之门外,因为孙权见其容貌丑陋,听其出言不逊,心下不悦。可见以貌取人“明主”也未能避免,更莫说盛行美容装扮的时人了。其实,适当的修饰是必要的。与舌尝甘味耳闻乐音为福一样,目岂有不喜形色之美的?

    修饰,主要是为了视觉的舒适。老师的修饰包括着装,美容,美发,包括注意体态、姿势、谈吐。着装有尺度吗?应该有的。首先是文明,即遮掩该遮掩的部分。其次是保暖,厚薄长短以身体需要为准。再次是美观,看着舒心。美观的准则,宜参照当地大众的审美标准,考虑当地大众的接受程度,考虑时令,考虑教师职业。炎夏时节去海南岛观光度假,着泳装,戴墨镜,趿拖鞋比西装革履要随和、自然。球场上着背心短裤,穿运动鞋要比西装革履得体、合适。美观的准则就是和谐,与时令,与山水,与群体,与自己的身段、内心相一致。面貌的修饰以自然为好。在不改变本来面目的前提下,适当涂抹、修补也可以,甚至必要。关键是和谐得体,自己与自己和谐得体,五官、肤色、年龄相一致。自己与周围和谐得体。去乡间与去闹市,会同学与会恋人,家人同去,师生同去,冬夏去,春秋去是不同的,着装也应该有所区别。

    还是用一句老话作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纸“教师资格证”只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身份认可、地位认定,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定并尊崇,还得靠自身由内而外的好好修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倾湮博乐,荐此文上新浪博客首页的青葱校园栏目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