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闭症儿童口肌障碍训练方法

(2017-04-27 11:15:38)

|宜童语言教研组  林竹

 

许多自闭症儿童没有语言,有些也仅仅有少量的几个单音,很难再突破其它新的音节,为此,自闭症儿童家长和老师都非常心急,脑中闪出一个个问题:为什么我的孩子看着很好,就是不会说话?为什么我的孩子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不能说话的病因? 为什么我的孩子说话口齿不清,连家人都听不懂?……家长的最大心愿就是孩子可以早日开口说话并能清楚发音

 

 

一、不能说话,就要弄清是哪方面的原因

语音是由声音器官发出声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人体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动力区、声源区、调音区。

 

 

1.动力区-- 肺 、横膈膜 、气管

肺是呼吸气流的活动风扇,呼吸的气流是语音的动力。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支气管器官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声带、咽腔、口腔 、鼻腔等发音器官。

 

 

2.声源区--声带

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富有弹性的带状薄膜。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声门,肌肉的收缩,杓状软骨活动

起来可使声带放松或收紧,使声门打开或关闭,从肺中出来的气流通过声门使声音振动发出声音,控制声带松

紧的变化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来。

 

 

3.调音区----口腔、鼻腔、咽腔

口腔(包括唇、齿和舌头)后面是咽腔,咽头上通口腔、鼻腔,下接喉头。口腔和鼻腔靠软腭和小舌分开。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关闭,口腔畅通,这是发出的声在口腔中共鸣,叫口音。软腭和小舌下垂,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中发出,这是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做鼻音。如果口腔没有阻碍,气流从口腔和鼻腔同时

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同时产生共鸣,叫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这就需要专业的教师进行判断,多数的自闭症儿童存在口肌障碍,需要进行口肌训练。

/attached/image/20170414/20170414171452_65766.jpg

 

 

二、口肌训练方法

1、吹肥皂泡训练

吹肥皂泡训练目的在于训练有控制的口腔气流,通过腹部肌肉控制,下颚稳定性训练,圆唇,舌头后缩得以完成。训练一定要从第一步做起。

①把肥皂泡放在孩子嘴唇上碰破——训练感知

②让孩子在肥皂泡上呼气碰破

③把肥皂泡从棒子上吹走——泡泡在棒上

④把肥皂泡从棒子中吹出

⑤连续吹出泡泡 (舌头后缩从这里开始)

 

 

2、吹笛子练习

吹笛子练习目的在于发声,减少流口水,合唇,圆唇,缩舌,增加说话清晰度等。可选用最普通的那种塑料笛子,小口琴,各式的哨子,吹气球等等。每一种笛子需要孩子能快速连续吹响,除了下颚、腹肌、唇、舌头可

以用力,其它部位不能用力。

 

 

3、咬牙胶练习

需用咬牙胶棒进行练习,包括三个循序练习:咬牙胶棒练习、咬牙胶双棒练习、咬牙胶棒下颚骨稳定练习。目标是维持理想的咬合姿势——胶棒置于最后2颗臼齿上,维持胶棒与口部呈90度角。对于儿童口肌障碍患者来说,需要父母选择专业的言语治疗机构,才能早日解决语言问题。

 

/attached/image/20170414/20170414171540_45321.jpg

 

三、口肌障碍从吃饭开始训练

自闭症孩子开口说话必不可少的需要动用口部肌肉,“口肌训练”这套理论来源于美国的言语语言病理学家专业的研究结果。

 

 

口肌训练可以帮助孩子通过吃东西、喝果汁来练习舌头、嘴唇。它似于让嘴巴做“健身”。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喂养过于精细,到三、四岁,甚至五、六岁,还在吃很精细的食物,不会咬苹果,不会啃骨头。家长习惯于把食物弄得很干净,小块小块地喂孩子,生怕孩子噎着呛着,其实这样的喂养和进食方式,使孩子的口部肌肉得不到锻炼,力量很弱。

 

 

许多孩子说话口齿不清,就是跟口部肌肉的力量不足有关系。因为我们说话必须通过舌头、嘴唇、牙齿的相互配合协调才能发出各种不同的音节,如果舌头、嘴唇的肌肉力量不足,各个部位不能有序地配合运动,就无法清晰地吐字发音,经常会有发音扭曲的现象,比如:“果”发成“朵”,“高”发成“刀”,以及z,c,s不分等等。所以孩子必须能够学会吃各种不同硬度的食物,练就“铁齿铜牙”,才能“伶牙俐齿”,说话清楚流利

 

 

自闭症儿童的口肌问题,在家庭里,要从吃饭开始,学会吃、喝各种软硬不同的食物、果汁等,也要同步在机构中进行口肌训练及发音训练,齐头并进,定能提高言语能力。

/attached/image/20170414/20170414171740_47573.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