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研边界与开放式创新:如何确定企业科研边界【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5-06-16 15:10:47)
标签:

创新

发展

方法

产研结合

分类: 管理时评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与生产活动需要确定哪些自制、哪些外购一样,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上同样存在这一边界问题,即在多条技术线、多种专业方向、多个科研环节上,确定哪些具体研发工作以自研方式开展,哪些科研需求以外购技术产品、开放式创新等方式实现。

从理论角度看,关于企业生产边界的传统讨论,主要着眼于“效率竞争”,关注的核心是当期经济合理性,如相对成本优势、交易成本、规模经济等;近年的逆全球化趋势,使得供应链安全等兼具战略性的因素,也更多的被纳入决策模型。但总的看,仍属运营层面或传统发展方式层面的决策;如今,在以科技为核心的创新竞争环境下,“缺乏效率的创新”已不能给企业带来竞争力,但要想创新或科研有效率,“科研边界的确定”就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基础的决策因素:核心是必须从企业能力理论出发、基于创新发展方式形成需要,来确定企业当前的科研边界,从而做到兼顾当期经济合理性的同时,将长期创新能力形成的影响因素纳入决策模型。

开放式创新,当前已成为企业推进科技创新的普遍策略选择。从管理角度看,开放式创新的方向、内容及深度,与企业科研边界(自研边界)的确定有着直接且密切的关系。在缺乏科研边界确定等相关理论的参照下,以往我国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实践潜藏了很多战略损失、甚至是战略风险,不仅是合作过程阻滞不畅、交付成果难及预期,尤其严重的是:不少甚至妨碍了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形成进程。那么,企业应如何思考和确定自身的科研边界?又该避开哪些隐藏的战略行动陷阱?

当前正值很多企业开展新一期规划之际,“科研边界的确定”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性议题,应当予以关注。下面,复斯专家将重点针对企业自研边界的决定性因素、影响方式与决策依据,以及当前我国企业存在的两类主要行动陷阱等,进行简要说明。

自研边界决定因素1:冗余性程度

冗余性是科研工作的内在生产特性,相对于本次需要的目标知识而言,科研生产过程存在着大量的“废工废料”(冗余投入及由此产生的冗余知识),且越是高创新项目、技术距离远的项目越是如此。

科研冗余性程度越高(无论采用正向研究还是逆向研究),需要探索和尝试的范围就越大,而找到并形成目标知识(目标成果)的概率也越低,从而导致需要投入的资源与时间必然越多。甚至当某个项目冗余性高到一定程度时(对具体企业的时间要求而言),在既定的时间内已不可能完成,这种情况下全部自研并不可行,科研边界必须收敛——意味着外购部分成果(产品)或外包、合作研发等……

(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FUTH企业创新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