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项目业务组织体系:本质是以“第三种方式”协调工作的业务系统-下【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3-06-29 09:46:57)
标签:

产研结合

发展

方法

分类: 管理时评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接上《项目业务组织体系:本质是以“第三种方式”协调工作的业务系统-上

满足高“变化管理”要求,需要项目业务组织体系

对于变化管理程度高、接口环节多且参与主体多的业务,项目业务组织体系是最有效率的。判断一类业务采用哪种业务组织体系更合理或效率更高,关键是看该业务的管理特点,而在众多管理特点中有三个因素是决定性的:

变化管理的程度。主要指按固定时空程序完成业务的可能性大小。可能性大,则可以通过事前的业务计划协调全部业务过程;可能性小,则需要在业务完成过程中不断调整业务计划,因此业务过程中需要协调的工作量大、复杂度高。其中,设计类、工程类项目表现在进度、费用和质量等方面变化较多,而科研类、开发类项目除此之外还存在各类不确定性导致的变化——包括目标是否存在、内在构成是否确定、技术路线是否可行等(相关研究参见《有组织的科研,特殊在对“变”的组织》一文)。

- 接口环节多少。如果多,则主体间相互影响的节点就多,因此需要更深度的协调工作。

- 参与主体多少。如果多,即参与业务完成的企业或部门(单位)多,需要协调的工作量和复杂度也会上升。

但总的看,在这三个因素中“变化管理”的程度是更为决定性的。否则可通过固定的时空程序完成协调工作,而无论有多么复杂或多大规模——因为现代的科学技术及其工具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然而,如果变化管理的程度高,且后两个因素也同时存在,那么就会加重业务过程中需要协调的工作量和复杂度,此时其它工具和方法都很难独立起作用,而需要管理者更经常性地做出临时决策和变更管理——复杂的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均属此类(相关研究参见《科研项目实施体系:三个维度与三种成分》一文)。

三类业务组织体系在实践中的选择与组合使用

对于变化管理程度不高的业务,采用行政式业务组织体系和市场式业务组织体系都可能是有效的。但到底哪种更有效,则要看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哪个更低,关于这一点,新制度经济学作过很好的探讨。采用行政式业务组织体系需要以所有权为基础(对于人员则表现为人事隶属关系,但不同于短期的使用权让渡,它是一种较为长期的让渡),因此存在一体化的要求,这样就存在组织成本问题;而采用市场式业务组织体系,又需要做大量选择、谈判等工作,从而产生交易成本。最终需要企业在两类成本间作权衡,以决定组织的边界,而很大可能是:完整业务组织体系中一部分依靠内部主体完成,并采用行政式业务组织体系;另一部分依靠外部主体完成,并采用市场式业务组织体系(相关研究参见《科技创新的自研边界怎么确定?——当前应避免进入“长期合理性陷阱”》一文)。

对于变化管理程度高的业务,(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