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设计院发展总承包业务的经营瓶颈突破:当前做法因何实为“一极模式”-上【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3-05-25 09:11:49)
标签:

产研结合

发展

分类: 管理时评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设计院在新一轮大转折中,持续增强设计竞争力同时,把已发展多年的总承包业务真正有组织、可持续的发展好也是一个战略重点。那么这些年到底是什么阻碍了设计院的总承包业务发展?从经营方面看,复斯专家认为:“一极模式”造成的经营瓶颈是重要原因(相关研究参见《设计院创新发展,到了需要并用两种方式的阶段》一文)。

当前的两类主要做法

在设计院经营总承包业务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主体有:院高层领导、院级经营或经营管理部门以及基层设计单位。当前,设计院在做法上主要有两种:

- 三极模式,即集中模式。指在院高层领导推动和参与下,主要依靠院成立的主体性部门如总承包部、工程公司等负责总承包业务的经营和管理工作,同时其它设计单位也常被赋予一定的总承包业务经营权。

- 两极模式,即分散模式。指在院高层领导推动和参与下,主要由各基层设计单位分散开展经营工作,该做法常见于采用综合所模式的设计院中(相关研究参见《建专业所,还是搞综合院?——设计院如何走出组织模式困境》一文)。

两极功能缺失,实为“一极模式”

但从是否在总承包业务经营中实际发挥作用的角度考察,现行做法都不过是“高层领导经营”这一极模式。因为要发挥基层设计单位在总承包业务经营中的作用,取决于两个因素:经营的积极性和经营的条件准备(如知识、能力、程序、资源等)。

对于新业务拓展及发展早期,前者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无论哪种做法下,当前基层设计单位很少有愿意参与总承包业务经营的,主动经营拓展更少之又少。——积极性不足导致缺少了一极。

而对于专设的总承包部或工程公司而言,则更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对大部分设计院而言,总承包业务和设计业务在经营资源、经营渠道、经营过程和营销对象等方面的关联性、甚至一致性很强。当这些部门一旦被独立化,也就割断了与设计业务经营过程和经营体系间的天然联系,要单独开展总承包业务的经营,困难可想而知。因此实践中这样的部门往往由开展总承包业务经营的重要一极,退化到为高层领导经营做一些事务性配合工作,或者干脆将重心放到项目生产上去。——经营条件不具备导致又缺少一极。

结果是:当前处于竞争性市场的设计院,虽然采用过集中也推行过分散,但总承包业务多年来就是难有大的起色;相比之下,那些处于区域性或行业性垄断市场的设计院,由于高层领导经营尚能发挥一定作用,不仅起步较早、也更容易打开局面,但后来也大都陷入到量级难以提升、不温不火的状态(相关研究参见《设计院高质量发展:六大问题要系统解决》一文)。

“一极模式”的先天不足

(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