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短技术周期下的创新发展规划:“发展方式安排”应成为重要规划事项【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2-11-07 09:29:26)
标签:

产研结合

创新

发展

分类: 管理时评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接上《短技术周期下的创新规划:发展方式选择——运营发展方式效力曲线

创新发展规划做浅了是老一套,做深了又成了科技发展规划(二级规划)。战略规划的任务和决策事项虽然相同,但不同发展方式所需的分析框架和决策模型不同。传统规划方法不适合创新发展方式,需要扩展和升级(相关研究详见《两类创新战略规划模式:长技术周期模式与短技术周期模式》一文)。

从技术角度看企业存在四种发展方式类型

从对企业发展实际作用角度看,发展方式指主要发展手段的类型及其形成方式。发展方式考虑的主要是两方面内容:一是确定发展手段组合,二是选择发展手段形成方式。简单讲,就是在众多发展手段中选择哪些作为战略期内主要发展手段?并确定该发展手段如何形成?

企业发展手段众多,如进入新行业、投资扩张、运用更有效营销手段、增加产品线长度与宽度、品质提升和成本控制、业务细分与业务组合优化、业务模式升级等等。但总体上,可将其分为技术手段和非技术手段两类;相应的,发展手段形成方式也可分为两大类:自主创新和外部引进。由此,发展方式可在一级层面上分为四类(见下表)。

短技术周期下的创新发展规划:“发展方式安排”应成为重要规划事项【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A(技术创新发展方式)是技术创新型企业采取的基本发展方式,也是我国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所要达致的目标;

B(技术承接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大多数高端工业企业的主流发展方式,虽然也主要依靠技术手段促进发展,如技术产品升级、生产设备升级等,但都是通过购买或引进方式,即承接国外企业技术转移实现的,自身仍缺少研发和创新能力相关研究详见《非类趋向战略:向创新型企业转型的行动框架》一文);

C(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方式,含运营和管理方法创新等)是这些年互联网企业和新经济企业采取较多的方式,如互联网金融、共享新经济等;

D(商业模式承接发展方式)是我国一般企业实现发展的普遍方式,以非技术手段为主且主要是通过学习和模仿别人,如仿效别人做互联网营销、上ERP、导入六西格玛等。

“发展方式安排”应成为重要规划事项

一个企业可以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发展方式,也可能同时采用不同发展方式——我国大型企业集团这种情况比较普遍:在多数现有产业上采用B或C方式,在少数新兴技术行业或战略性业务领域采用A方式。虽然无论在哪个业务领域中采取何种发展方式,企业都需要同时运用好技术和非技术手段,可一旦明确了发展方式,多种发展手段之间的战略地位和相互关系就被确定了。如技术创新发展方式(A)虽然也要用到非技术手段,但它们只是为配称前者需要而使用(相关研究详见《面向创新的运营》一文)。

现有战略规划中,发展目标定位常含有对发展方式的决策,如某企业定位为“科技创新型产业集团”,事实上就内含了对发展方式的安排——即选择了A方式;同样,产业定位中也会含有发展方式安排:没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一般不会进入新技术产业,而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则不会进入或留在处于技术成熟阶段后期的产业等。尽管如此,在传统战略规划中“发展方式安排”并不是独立的规划事项。

当所处行业的技术生命周期显著长于企业规划周期时,传统战略的“发展方式安排”是可行的——规划期内由于技术发展阶段不变,无需二次安排或再决策,这也是上世纪80、90年代以前传统战略规划方法行之有效的原因之一。但当前,行业中不仅每代技术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甚至同一时期还面临多类替代技术的竞争,产业技术环境不断发生重大变化,为此必须在战略规划期内,对产业发展阶段和有效方式做出进一步细分、研判和再安排——“发展方式安排”应成为重要规划事项(相关研究详见《产业创新发展模式——T++与快创新》一文)。

(未完)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