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研院所产业化:产业化发展“工艺模式”的现状与目标【复斯品科创说管理】

(2022-07-05 14:57:17)
标签:

产研结合

创新

发展

分类: 管理时评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接上《科研院所产业化:产业运营公司模式和产业创新公司模式

用产业化工艺模式的知识框架,揭示科研院所产业化发展的现实工艺模式,可以看到其根本上仍属常规运营发展方式。科研院所本有较强的科研资源和研发优势,也一直强调“面向产业的科研”,但却没有在工艺上真正实现向“产业创新发展方式”的转化(如下图)。

https://p7.itc.cn/q_70/images01/20220705/a9aa1aa5a2194c4d9ab6b5f054aac3c3.png

工艺类型落后,工艺层次低级

科研院所早期的技术成果相对于社会水平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在发展单元层次上,当时的产品发展工艺是“强、弱、长”模式——创新贡献强、运营贡献弱、生命周期长。由于原本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加之知识产权意识与社会法制环境原因,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产品很快被模仿、甚至被超越,此时产品发展工艺实际变为“弱、弱、长”。

但如果是“弱、弱”,就很难“长”,所以这期间就是挣扎。科研院所此时本应主动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向快创新工艺的产品线层次发展,但多数院所却并没有把创新发展作重点,而是继续在运营上下功夫,试图将产品发展工艺转为“强、强、长”模式,但终因先天运营劣势和巨大差距,实际仍一直是“弱、弱、长”状态。工艺类型落后的结果是:到2005年前后,很多转制科研院所再也“长”不下去,纷纷砍掉一批业务、撤并一批公司(相关研究详见《科研院所产业化发展:组织体制与组织架构》一文)。

在此期间,由于发展单元的工艺问题,导致科研院所的产业化发展实际上并没有产品线层次,更没有进一步的产业体系层次。——而是异化为简单的产品层次,即由几个仅完成一次创新发展的产品构成的产业体系,且体系间的关联要么没有,要么仅为生产、市场之类的传统运营关联。可以说当时的产业化发展,只达到了产品发展层次。

虽然所采用的产业化工艺类型落后、工艺层次低级,但由于当时的内外因素使然,科研院所产业化发展的早期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而且组织和管理变革的作用也是明显的。但到了中期(2005年左右)以后,一方面自身的科技成果积累越来越少,一方面社会技术进步也越来越快、差距更小了,能一拿出来就适合于“强、弱、长”工艺的产品越来越少,科研院所也开始感到产业化越来越难做——不仅产业公司里的难做,就连二级科研单位内混合开展的小规模产业化业务也很难做。

此时,科研院所开始意识到科研和产品开发的重要性,逐渐向这方面努力,但更多的院所仍把工作重点放在产业运营上——建内部生产平台和市场统一管理体系等,试图在“产品体系”层次从不关联或弱关联向强运营关联转变。毫无疑问,运营一直是个问题,加强工作也应该一直做下去,但从比较优势和经营战略看,必须首先把强创新贡献摆到首位。

工艺模式缺乏转型,产业发展难见成效

2010年以后,尤其现在,很多科研院所都已经在认识和行动上,把重点转到研发和产品培育上,但推动很难,实际产业发展状态一如既往,几无改变。之所以如此,工艺模式未能有效转型是主要原因。

(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