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紫陌长安君
紫陌长安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71
  • 关注人气: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天下第一等好事

(2012-09-26 15:50:51)
标签:

上海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庄子》

杂谈

读书是天下第一等好事

 

    先看一篇相关报道:新华网2012年8月15日在沪揭幕的2012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列举数据称,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阅读水准仍然较低。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更达到年均24本,而我国年人均阅读量仅6本。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不断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发展,且国民教育年限不断增长,如省部级领导研究生都已占大多数。然而学历能否促进人们读书,这是个问题。都说从娃娃抓起,可是现如今,孩子们可能更喜欢电脑、手机,网络信息更加备受青睐,而图书馆资源则出现了局部地区匮乏、部分地区闲置并存现象,这些也急需进行整合资源,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结合“国学热”兴起,不难发现,却总是不能持续深远,为什么呢?这似乎又是个难题。《论语》、《孟子》、《庄子》之类的经典作品,似乎被专家解读全面,人们无须思考,因为讲坛会给你解读。于是回到年均6本的读书量,则显得格外刺眼;同时,欧美等国的16本,也直接让网络信息发展从而减少阅读的借口前置失效。阅读水准低,是为什么呢?首先是读书的人少了,这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大家忙着去写书了;其次是人们愿意读的书少了,没有好书可看。

    能够被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书籍,不外乎有两种,一是极难读懂的书,比如《易经》等,时不时也要附庸几句,显示高深;二是极易读懂的书,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即便是识字不多的人们,也爱看这些。然而当下,书籍市场当中的书又是怎么样的呢?在我看来,介于两者之间者居多。

时下,写作者太多,图书市场散。春晚上的白云大妈能否真的写出《月子》?这当然是个笑话,但却足以引发深思。写书的人们,正在加速崛起当中,大家都忙着写书去了,哪里还有心思看书。这是由历史渊源的,君不见,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说法。“学而优则仕”诚然是对的,因为当官多少总是要有点才学的;“仕而优则学”就不一定了,“仕而优则出书者”却大有人在。在科举取士的古代多少有些无可厚非,因为古之为官者,首先得是个作家。大江东去之东坡,柳永不就是因为文章不够,才奉旨填词的嘛……

    当然,扰乱图书市场的主力军,并不是这些学有余力者,更多的则是那些迎合时代潮流的写手。像更早些时候的金庸新、古龙新,至少还是有才学,所写之书还是相对符合大家笔法,其作品也还可读。但是之后的一些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写手则素质参差不齐,这其中不乏有本着“奉献大众”的宗旨,什么书都敢写,什么故事都敢编,没有你看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这些力量也逐渐成为毒害了无数幼小心灵文化负能量。这些文字垃圾,连说文化垃圾都嫌侮辱文化。这些书籍,出众者大多各领风骚数月。

    在我看来,读书是件很个人的事。一直坚持且十分推崇“夹着脑袋读书”,这是对待读书的至诚态度。喜欢读书的人,大抵都是喜欢茶的吧。若深夜案前,捧一杯茗茶,拥几本好书,时而困乏,可推开小窗,拉开窗帘,眺望星河,岂不惬意……又或者在周末清晨,当裸露的阳光透过窗打在我的脸上,摊开一本书,走进书中,不是为了那书中的“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只是喜欢读书,当然,必不可少的是一杯香茗。真可谓是“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能香吾不须花”。

    犹记得,徽州府有这样一副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诚如是,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友情提示,当下,读书开卷,需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