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香:让幼儿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2011-12-26 09:28:37)
标签:
园长风采人大幼儿园示范幼儿园幼教学前教育体育游戏教育 |
分类: 教师版专栏-园长风采 |
曹春香
中国人民大学幼儿园园长。从2004年3月担任园长以来,带领全园职工秉承“立德、明道、砺志、笃行”八字园训,一切以幼儿为重,竭诚为家长服务,把一个历史悠久的幼儿园,建成了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幼儿园,在幼儿“国学”、体育教育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园特色。
园所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幼儿园成立于1947年。建园63年来,经过几代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目前幼儿园已经建设成为北京市一级一类园、海淀区示范园、北京市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示范基地。最近两年,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又形成了体育教育特色园,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教师体育教育能力得到极大发展,全园体育教育质量明显提高。
2008年9月,根据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关于在幼儿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人大幼儿园正式启动“阳光体育活动”工程。在曹园长的带领下,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历时两年时间,“阳光体育活动”在全园乃至所在社区掀起了强身健体的热潮,现已初步形成园本特色。
伴随着两年多的日升日落,人大幼儿园的“阳光体育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
一、科学组织管理,确保“阳光体育活动”质量
1.科学的管理是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要素。幼儿园成立了“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园长为组长,统筹负责活动的整体运行及推动工作,业务副园长、行政副园长为副组长,分别牵头成立业务推进组及后勤保障组,骨干教师及保健医生为组员。
在实施“阳光体育活动”中,幼儿园充分发挥工作小组的核心领导作用,小组负责人定期检查计划落实情况,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阶段性工作建议,确保了“阳光体育活动”落在实处。
2.为确保“阳光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她们完善了《幼儿作息制度》《教师工作要求》《卫生保健制度》等制度,组织活动时要求教师规范工作流程,合理有效地安排体育锻炼时间,确保幼儿锻炼时间不受影响。
3.针对“阳光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开展了多项教师专题培训,如:保健医做幼儿身体发展特点的讲座,为教师开展体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组织教师学习民间传统文化,为教师开展民间传统游戏活动提供思路。这些专题培训给了教师体育教学工作有效帮助和指导。
4.安全保障组承担了户外活动器械及玩教具的安全检修工作,定期检修,及时更换,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环境。
二、整合户外设施,创设良好体育游戏环境
为使“阳光体育活动”得到系统、深入的开展,她们科学地设置了户外活动功能区,根据幼儿身体发育阶段性特点及能力,将户外活动场地划分为五大活动区,并设计了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供幼儿选择,从而实现有目标、有重点地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
◎跳跃区——更高、更远、更准
在跳跃区,教师设计了障碍跳、曲线跳等多种活动,并根据跳跃活动的不同发展目标,在活动中对幼儿提出“跳得高一些”、“远一些”、“向指定地点或方向跳”等具体要求,同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
◎钻爬区——凸显趣味性
科学的钻爬训练对幼儿肢体柔韧性和灵活性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3~6岁的幼儿普遍都学会了爬,为避免幼儿对钻爬活动失去兴趣,教师在反复商讨后,将钻爬区的活动定位在“趣味为先”上,即通过精致、漂亮的玩教具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体验快乐、“好玩”的同时锻炼肢体力量。
◎平衡区——系统指导与点滴渗透并重
平衡性对幼儿身体发育至关重要,对幼儿生活习惯、性格养成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幼儿平衡活动时,要求教师做到系统指导与点滴渗透并重,即在户外活动区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不同水平的平衡能力器材,如梅花桩、高跷等,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科学、系统的指导,强化动作要点及安全防护要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要求幼儿在玩具收放、区域游戏等活动中注重平衡能力的培养。
◎投掷区——注重良好的师幼互动
幼儿上肢力量的锻炼与培养最易被教师忽略,为此,园里召集骨干教师为投掷区设计了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前幼儿投掷大致都是单一性的,幼儿把球或物品投向球篮或固定的靶子,幼儿自己投自己的,投几次就没兴趣了。经过教师们的研究,把个体的投掷活动改为互动的集体游戏。大中班可以小组对小组,一组幼儿投,一组幼儿接;小班可以幼儿投,教师接。教师在活动中与幼儿进行充分有效的互动,将动作要点与活动目标在愉快、平等的交谈中传达给幼儿。
◎民间游戏区——亲历民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操场共设置了三个民间游戏活动区:舞龙活动区、跳皮筋活动区和跳房子活动区,以内容鲜活、全园参与为特色,以锻炼幼儿四肢力量为活动主要目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活动的难度、强度分层,体现了体育活动科学性与趣味性并重的特点。
三、挖掘民间游戏,构建阳光体育教育特色
曹园长带领教研组分析本园的情况,把人大幼儿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特色定为“以民间传统体育游戏为重点,弘扬民间传统文化,促进体育教育与其他领域教育的融合”。
“阳光体育活动”作为人大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被教师融入“人大幼儿园”自身教育特色中。她们组织教师商讨、设计游戏活动,将“阳光体育活动”与传承民间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实现了“旧游戏、新玩法”的目标。她们首先在全园开展舞龙、赛龙舟等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但在玩法上进行了创新,即对参与的人数、游戏规则等不做过多限制,幼儿了解传统玩法后,可根据自身意愿创新玩法,教师在活动中只是共同参与游戏的一员。此外,她们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了不同的游戏活动,如大班幼儿开展了跳竹竿舞、编花篮、跳皮筋等活动;中班幼儿则选择“翻饼、烙饼”游戏以锻炼上肢力量及灵活性。
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也得到了家长的极大支持,家长们主动提供民间游戏玩法、游戏道具材料等,同时,生动、丰富的玩教具也激发了幼儿了解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们以此为契机,开展了更为深入的主题活动,使得传统文化在人大幼儿园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四、各领域相互渗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实践中也曾有过困扰。曹园长抓住时机,引导全园教师进行深入的教育研究,根据幼儿的游戏需求,分析体育活动案例,最终探索出适合幼儿发展的体育活动模式,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
1.幼儿爱上了体育游戏活动
在活动开展初期,教师发现幼儿对“阳光体育活动”缺乏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在几次交流讨论后大家认为,现有体育活动“重体能、轻乐趣”是幼儿不愿参与的主要原因。为此,她们开展了以“科学融入教育目标、提升体育活动趣味性、让幼儿体验阳光体育的快乐”为题的专项教研,要求教师通过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尝试,逐渐探寻多样的游戏形式,并积极推动教师间的交流、学习,最终得出了“体育活动为主,辅以儿歌、故事、音乐及舞蹈等形式,实现各领域教育有机融合”的办法。例如,幼儿在跳跃区活动时,教师为幼儿设定了生动的情节,在终点处放置玩具等“奖励品”,让单调的跳跃练习转变成一次有趣的探险活动;要求幼儿跳皮筋时同步说儿歌,将儿歌内容与跳跃动作联系起来,帮助幼儿记忆动作,同时又提高了幼儿掌握音乐节拍的能力。
操场上活跃着一群穿着阿迪达斯运动大背心的小足球队员,每天他们都要“赛一场”。那是2008年,随着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教师发现幼儿对一些奥运比赛项目及相关的竞赛知识非常感兴趣,为了使幼儿能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更好地体验运动比赛的乐趣,丰富幼儿的竞赛知识,教师决定组织一场既有趣又有意义的足球比赛,随之衍生出了一系列精彩的主题活动。
2.幼儿学会了遵守游戏规则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又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存在不遵守游戏规则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有的教师予以纠正,意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有的教师不做过多干涉,意在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鼓励幼儿自创游戏规则。针对教师的不同做法,曹园长及时组织教师查阅资料、搜集案例、总结论据,对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充分论述。最终,教师的观点趋向于将两种做法科学融合,即帮助幼儿建立社会交往所必需的规则意识,如排队等候游戏、玩具有序收放、自我保护等,向幼儿介绍基本玩法,鼓励幼儿创新游戏规则。
3.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在利用“阳光体育活动”提升幼儿体能的同时,教师还抓住时机开展安全教育,让幼儿学会在户外活动时保护自己,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如:教学活动“小心一点更快乐”,是教师在“阳光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安全教育的主题活动,活动通过实地感受受伤后的不便,教育幼儿学会在户外游戏中自我保护。
4.幼儿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幼儿体能发展水平是验证园所“阳光体育活动”落实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大幼儿园一直非常重视幼儿体能测试工作,在每年6月体能测试结束后,及时组织卫生保健等专业人员科学分析原始数据,系统分析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情况,并据此对班级体育活动开展给出评估意见与改善建议。通过两年的“阳光体育活动”,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幼儿身体素质不断增强。
时光荏苒,岁月飞逝。两年多来,人大幼儿园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收获很多。曹园长说:“看到园里一个个快乐健康的孩子,我们倍感欣慰,又觉重任在肩。欣慰的是,我们见证了这些孩子快乐成长的过程;而继续做好‘阳光体育活动’乃至全园教育工作的压力,也随之转变为我们勇敢前行的动力。我们将总结‘阳光体育活动’中的宝贵经验,继续为孩子们的茁壮成长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