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三)教学设计

(2016-06-29 11:13:41)
标签:

教学设计

3.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三)

长安四中 冯小香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利用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和加工文本、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等信息,并根据任务需求集成多媒体作品。

教材围绕多媒体作品制作的基本过程,即围绕“需求分析——规划设计——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而展开,本节课是本节的第三课时“作品集成”,讲述图片的合成技术、文本信息的选取与加工、动画的构思与制作、声音信息的剪辑与处理、视频信息格式的转换与加工的操作方法。在多媒体信息加工和处理之后,要按照作品的设计方案和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软件把这些信息集成并链接为完整的作品形式,从而表达意图和创意。

二、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本节课的第三课时,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多媒体作品的加工与表达的基本过程,也已经为自己的作品采集了所需素材。但由于学生们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的常用加工方法,能够按照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组织和表达形式制作合成多媒体作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对多媒体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悉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利用PowerPoint软件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能够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重新加工或组织素材,以符合主题表达的需要。

教学难点:将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用作品表达出来。

六、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七、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八、教学准备:微课、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素材资源

九、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PowerPoint制作的作品,通过欣赏图文并茂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提问:这么精美的作品是如何完成的呢?要制作多媒体作品都有哪些步骤呢?

学生根据前面学习内容回答问题。(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1)需求分析:根据主题确定作品要达到的目标,并分析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具体从以下方面考虑:

确定对象和目标:明确作品的阅读对象、作品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确定内容和形式:明确作品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明确条件与限制:根据要达成的目标和内容、分析目前情况能不能做到。

2)规划与设计:要使多媒体作品吸引人,就必须先对该作品进行整体规划和精心设计,并做好工作计划,然后逐步去实施。主要包括:

整体规划、内容设计、结构设计、版面设计、工作计划

3)素材采集与加工

4)作品集成

5)发布与评价

2、布置任务

提出任务:6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中国传统节日”多媒体作品。(每个小组完成至少45张幻灯片)。

小组讨论完成任务的过程,教师指导。

第一步:整体规划。对主题相关内容的选取、结构组织、表现形式进行规划与设计,确定作品的整体规划结构;

第二步:内容设计。理清设计意图,确定内容线索。确定内容排列顺序、栏目名称和内容呈现形式等;

第三步:结构设计。初步设计出作品的整体结构图。

第四步:版面设计。主要确定整体风格,包括标题、目录、正文、图片的相对位置;

第五步:工作计划。根据任务的大小和个人的起点水平和特长进行分工。可采用一个成员负责一个模块的形式,每个模块一般由一到三张幻灯片组成,幻灯片内容包含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成员完成单个模块的幻灯片后,再由组长和组员一起合成一个PPT作品,完成小组作品。在制作多媒体作品时,如果有技术障碍,可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及教学辅助课件来时行学习,解决制作中的技术问题。

第六步:提交作业: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局域网server服务器,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小组文件夹中,(教师提前为每小组在文件服务器上都建立了一个文件夹)

3教学评价

根据制作多媒体作品过程中各组及组员的表现,教师总结性评价:……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了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知道了如何对多媒体作品进行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并通过多媒体作品的制作,掌握多媒体作品素材的加工与合成的基本方法,熟悉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的常用加工方法。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之一,也是继文本信息、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内容的延伸和提高,同时也是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引入。

5、课后作业

每个同学制作一个开放式主题的多媒体作品,并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老师的邮箱。

十、课后反思

本节属于操作性的知识,较适合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好处在于: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尤其对于那些起点差而且性格活泼喜欢交流的同学,他们的收获比较大;小组成员有共同的目标,这样就加大了成员之间的互助与交流,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共同成长;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小组成员互助针对性强,起点高的学生也可以随时请求教师的帮助;教师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辅导,这样既减少了课堂不安定因素,维护了课堂纪律,又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1、学生的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最后整合的作品质量不能完全保证;2、部分学生对这种协作式学习方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