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张春艳
微课的概念自胡铁生老师在国内提出以来,就得到了中小学、高等学校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极大关注,教师们都在积极的将微课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各类微课大赛也不断出现。但是在微课的应用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
一、微课的教育价值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1.微课在课前、课中、课后的重要作用
微课用在课前,可以结合学习任务实现导学功能,即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重、难点和巩固知识(例如回顾先前知识,唤醒已有经验,激发学习兴趣等)。
微课用在课中,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来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同时还可按照学情反馈来开展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微课用在课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微课反复观看,达到复习巩固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扩展学习、迁移应用,引出后续学习内容的效果。
当然,如果我们更可以尝试将微课用于翻转课堂这样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即让学生利用正式上课前的碎片时间先学习新知识,课上更多地是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互,来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巩固、内化学习内容。
2.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微课将成为适应网络时代“教、学、研、专业发展”四位一体的新技术和教育资源建设的新趋势。
在说课中,微课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这一核心能力;在评课中,微课可以提升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在分享、交流中应用,微课集微视频、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及其源文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于一身。
二、使用微课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1:选题不当
选题太大,没有聚焦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选取显性知识或教学活动的组织。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学生学不到什么实质性内容。
问题2:将微课等同于课堂实录
有的教师直接使用摄像设备将整个课堂过程录制下来,这就等同于只把学生的视角从教室换到了电脑前,完全无法体现微课“微”的妙处。
问题3:知识密度高,忽视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注重高密度地呈现知识,忽视通过在微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使学习者只停留在知晓的肤浅层面。
问题4:过分追求可视化、动态化和趣味性
现有的很多微课过度追求画面的绚丽,将学习者的注意力从内容上转移到呈现形式上,不仅偏离了学习目标,而且容易养成思维惰性、满足于短暂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的不良学习习惯。比起画面的酷炫,教师更应该考虑的是内容的设计和讲授的技巧。可汗学院的微课画面都非常简单,也一样受到了学习者的广泛好评,在全球掀起了在线学习的风潮。
问题5:视频拍摄和制作有技术缺陷
有的老师会采用拍摄的方式制作微课,但画面不够清晰,缺少后期制作,例如没有进行必要的裁剪、添加字幕、特效,音画不同步,视听不一致,噪音大。
三、使用微课中给出的建议
一节好的微课应该以教学中的问题被解决为目的,也就是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达到因材施教。对于微课的制作给出以下建议:
建议1:提升对微课的认识水平
制作微课前老师应首先全面了解微课的时代背景、现实需求、核心本质、教育价值,然后再熟悉微课的设计原则、创作方法和制作技术。
建议2:观摩、借鉴优秀微课作品
从微课选题、创意、设计理念、内容呈现、制作技术等方面分析、借鉴优秀的微课作品,并跟随其学习制作。同时通过剖析设计欠佳的微课作品避免走入误区,通过对比分析建构自己对微课的独特理解和设计思路。
建议3:做好整体设计
从某个专题或某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出发,选取其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设计和制作系列紧密联系的微课程。系列中的每个微课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
建议4:大胆实践探索
对微课不要模式化,不要求完美。始终突出教学第一、效果第一和有效传递原则。
建议5:强调“简、图、比、美”原则
简——简洁,突出重点、难点、易错点;
图——多用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字少而精;
比——通过字体、大小、颜色、明暗和案例对比,以突出教学重点;
美——追求美感、韵味、想象力,让人过目难忘。
微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和高效的学习资源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中使用,微课的出现不但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而且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而针对微课在课堂应用的研究只有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使其更加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让课堂更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