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电子育儿的感想(一):电子设备对孩子的伤害

(2011-11-08 16:27:14)
标签:

电子育儿

育儿

乐乐

辐射

ipad

电视

宝宝

分类: 宝宝健康
这几天在儿子的电子教育上正好有些感想,因为儿子现在刚刚上幼儿园,所以我这里说的都是四岁以内的幼儿电子育儿方面的问题。

其实电子育儿这个词比较拗口,应该说从电视,电脑到IPAD等电子设备,都可以做电子育儿,而幼儿家长在这方面的顾虑的,应该有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这些电子设备对孩子有没有伤害,另一个,如何通过电子设备来进行幼儿的教育。

这篇文章先来说第一个,即电子设备对孩子有没有害处?

电子设备,对孩子的伤害肯定是有的,这里想主要说一下对身体的伤害,主要集中在辐射和眼睛两个方面,另外,对于孩子智力情绪的发展,电视也是有很大害处的,下面依次说一说:

1. 电子设备辐射对孩子的伤害

早些时候,家庭里面以电视机为主,家长可能还不那么纠结,因为电视机对小孩的眼睛发育不好,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现在随着电脑,掌上电脑,IPAD,IPHONE等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家长对着电子设备的认识也要有,也要认识到这些东西其实也是和电视一样的电子设备,所以我就把不同的电子设备来大概说一下。

先说家里的电视机,最早的电视都是CRT的,就是后边有个大肚子的,这个东西对眼睛伤害最大,辐射也最大,这个东西差不多是古董了,现在新买的电视都是液晶(LCD),LED和等离子的了,你要真是想买CRT电视你还能真买不到。但是买不到不说明大家家里就没有,我租房的时候,主卧客卧两台都是CRT的,这种普通的房子,房东可是不会在租房时把电视给你升级的,当然你主动自己贴钱除外。所以如果家里有CRT电视机的,那是最好不要让孩子看的,因为CRT电视不但辐射大,而且画面比较刺眼,对幼儿的眼睛伤害比较大。

有人说LCD、LED还有等离子的电视,还有IPAD,IPHONe,是不是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任何电子设备都有辐射,只是辐射大小的问题,而孩子越小,受辐射的影响也越大。这个和吃药一样,你看小孩的药一般都是专门的药,不能说同样病,大人吃的药给小孩子吃,大人一次三片,小孩就吃一片不会有事。其次,虽然这些电子设备辐射更少,但是在使用这些东西的时候,一般会离身体更近,特别是手机辐射对幼儿脑部的影响也更大。

现代家庭,家里卧室里放很多电子设备,又会同时开着,这种辐射的叠加,再经过常年累月的积累,对孩子的健康伤害超出我们的想象。

而我们国内相对来讲,国家对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虽然口号喊得很响,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做的很好,甚至有些漠视,更不会特别注意辐射产生的问题。国家的各种电子产品辐射标准很低,甚至同样的厂家生产的同一个产品,卖给自己中国人,要比出口到国外的产品检验标准低很多,这种情况不只是在电子产品中,甚至在食品中也几乎变成常态了。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我们没有必要谈辐射而色变,但我们也不能太相信各种产品所说的安全宣传,不能相信跟厂家有利益链的所谓专家的安全承诺。而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孩子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

具体可以做的:

1)减少家庭卧室场所的辐射来源,这不只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家长自己的健康负责。

如果家里有电视机电脑,首先这些电器的位置不能放在离孩子很近的地方,特别是电视机,孩子睡觉的床不要头正好在隔壁的放电视机的位置;电脑在床边桌子上的,孩子睡觉的时候不要开着。

严格来讲,各种能够产生电子辐射的产品,都应该在休息的时候关掉或者尽量搬离卧室。

​有人觉得现在电视电脑辐射很少,小孩是能够承受的,这种观念是不对的。我原来也有这种观念,后来儿子有一次生病,在网上看到很多因为辐射而给小孩造成很多伤害的例子,现在把电脑都从卧室搬到客厅去了,无线路由器也关掉,电脑都用网线,只是在笔记本需要在沙发旁边用时,才把无线路由器给打开用一下。

具体的更详细的辐射危害源,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伤害宝宝的七种家庭辐射 http://baby.163.com/08/1031/09/4PISQIEO00262HS2.html

2)加强孩子对辐射危害的相关认识

我原来不注意辐射这个问题,后来也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才慢慢关心这个问题,越是了解的越多,越发现对辐射危害意识的缺乏,也逐渐从孩子的角度考虑来注意这个问题,让他意识到有些东西是有辐射的,是应该远离的。

比如我原来虽然知道微波炉有辐射,但还是不太注意,有时候就在开的微波炉旁边,孩子懂事起,每次只要使用微波炉时乐乐在旁边,都会朝乐乐喊:“有辐射,我们快出去!” 现在乐乐看到我在厨房用微波炉时没有出去,都会生气的朝我喊道:“有辐射!快出去!”

当然乐乐妈做的更进一步,告诉乐乐电脑关机开机的时候,都会有辐射,由于乐乐最喜欢和我们抢着关电脑,所以他每次关电脑点了关机后,都会让我们离电脑远一些。

上面说的是辐射的影响,下面说一下电脑电视等对孩子眼睛的伤害。

2。电子设备对孩子眼睛的伤害

这里的电子设备,就主要是指电脑、电视、IPAD等能够“发光”的电子设备。

小孩子似乎对电视电脑有天然的喜爱,记得乐乐一两岁的时候,就开始喜欢上了电视,我们也不得不减少了自己看电视的时间,因为害怕对他的眼睛有伤害。而我们虽然并不是特别喜欢电视,但是有时候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打开电视,然后陷入在各个频道间不停调台的无限循环当中。

后来我们在房子装修的时候,就没有安装有线电视,所以现在家里没有电视,也减少了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即使这样,现在乐乐每天还是花一个小时看巧虎朵拉的VCD,所以越来越觉得当时没有装有线电视是一个正确英明的伟大决定,如果当时装了电视,我们现在更是要花力气去让孩子不要看电视。

现在乐乐三岁多,也逐渐让他看视频资料,但是在孩子两岁之前,还是不要让孩子看电视,这是因为电视不但对眼睛不好,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也不好。

3。电视对孩子眼睛及智力性格发展的影响

​首先,因为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而在孩子一岁之前,婴儿眼睛各部位的发育很不完善,电视画面一般来说场景变换特别快,而且色彩也经常变,这对婴儿的眼睛发育有很大的伤害。

另一方面,不断的有科学家发现,看电视会影响婴幼儿的情感智力发育。

澳大利亚一位教授庄利说:“当看电视的时候,专管视觉、分析、计算等等的大脑左侧皮质,会因注意力随画面的移动而呈散乱状态。另一方面,接受颜色信号的右侧皮质会丧失信息抑制力,让左右皮质之间的通路减少,而呈现脑构造破坏的惯性状态。”

日本小儿科学会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语言表达能力越弱。因此,小儿科学会建议:不要让2岁以下的婴幼儿过多看电视,在哺乳和进餐期间关掉电视机,不要在婴幼儿居住的房间里摆放电视机等。

美国科学家在针对329名年龄从2个月到4岁之间婴幼儿进行的一项科学测试显示:房间中电视每打开1小时,电视前的婴幼儿从大人那里听到的词汇量将减少500~1000个。对话几乎完全没有了。日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语言表达能力越弱。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2702个家庭的孩子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孩子在5岁前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2小时,他们长大后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将会增加1倍多。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宝宝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影响他们参加社交活动的时间。久而久之,宝宝便会缺乏与他人打交道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降低,由此会造成一些行为问题,如性格孤僻、言行粗鲁、侵犯他人、难与他人合作等。

这个我也听说过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案例,孩子交给老家的奶奶带,奶奶非常喜欢看电视,也不怎么和这个小姑娘说话,结果孩子都是从小跟着奶奶看电视,后来三四岁了,孩子还是坐在家里看电视,而且也几乎不怎么和别人说话,有些自闭的倾向,当家里人发现这个问题后,孩子的奶奶竟然还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4.电脑和IPAD对幼儿的眼睛有伤害

以上是关于电视的害处,当然现在已经不止是电视的问题,孩子更多的被电脑,手机等吸引。我记得乐乐在两岁的时候,已经会自己开机开机关机,只要是看到你做在电脑旁,他一定要凑在电脑旁边。现在他最感兴趣的是看电脑里存放的录像,上个月他要我教他如何找到电脑里的录像,给他演示了一下,并不认为他是知道,谁知道他已经记下了。我还和乐乐妈感慨:三岁小孩学电脑的水平,已经快赶上大学教授了。因为这个使用电脑的水平,我当年教我那大学教授的舅舅,教了快一个礼拜他还老问我怎么找电脑里的文件。

由于电脑,手机,IPAD这类东西是交互的,特别是触摸屏能给孩子带来新奇感,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比如乐乐发现自己能够控制电脑),所以很多家长都觉得有了IPAD,孩子变得很乖了。其实这种现象,只是家长把孩子推到电子设备旁边的一种错觉而已。出于对孩子眼睛的保护,应该是和电视一样,在孩子两岁之前让他们远离这些电子设备。

总之,一方面我们要减少电子辐射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减少它们对幼儿眼睛的伤害。

大家可能觉得我是反对电子育儿的,其实恰恰相反,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电子设备在电子育儿方面,可以做很多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事情。比如,听CD可以培养孩子的音乐感,互动的电子学习软件和设备,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东西,这都取决于怎么使用。

所以在下一篇文章,我会对于电子教育方面,说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想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