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吹捧艺术不齿技术

(2021-10-12 08:05:13)

吹捧艺术不齿技术

当郁郁不得志的法国人杜尚,在1917年的某一天,把自己的名字签在小便池上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会上,现代主义艺术的“伏魔殿”便被洪太尉打开了,从此艺术界的各路牛鬼蛇神都纷至沓来。

艺术和非艺术之间,变得空前的模糊起来,不再像以往有清晰可辨的界限。艺术在艺术家那里,也由潜心创造转换为玩的心态,技术(或者叫手艺、技艺)从此变得一文不值。

于是,各种从未打磨过技艺的艺术“名家”、“大家”、“大师”、“宗师”、“泰斗”横空出世,层出不穷,满坑满谷。

我与艺术的距离之远,是“出了五服”的局外人,内心却又对艺术无限神往和仰望。很早我就清楚,老天爷祖师爷都没给我赏饭,从艺术的正门我是走不进去的了,只能试图借助他人的艺术赏鉴和艺术评论文章,从侧门挤进去探半个脑袋,偷窥几眼,聊慰对艺术的单相思。

吹捧艺术不齿技术

但这类文章都有个毛病,如同相声演员于谦对授业恩师石富宽为人父母“不靠谱”吐槽的单口小段。

多年前,于谦还在学徒期间,某日师父石富宽的小女儿放学回家,石师父见到后就随口那么一问,回来啦,今天都学了些什么呀?女儿说学了‘休养生息’这个名词,老师让回来问问父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爸,你说休养生息是什么意思呀?师父回答说,休养生息呀,就是“稍绷”,于谦这时一脸茫然地看着观众,略作停顿,人群中爆发出笑声,于谦又模仿小师妹问,爸,“稍绷”是什么意思呀?稍绷就是“缓一闸”,听众的笑声更为强烈,包袱响了,现场气氛达到高潮,于谦笑着再补一句,这还不如去查字典(词典)呢!

那些艺术赏鉴和艺术评论的文章,很少有就面前的作品做具体的优劣分析,也不去谈论艺术门槛内的一些基本问题要素,都挺费劲地无限拔高到空泛的美学、心理学、流派、主义、价值观的层面上,云里雾里,越说越玄乎,几乎没见过一篇是诚心让人读懂的意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整个社会都对艺术的创新大加赞赏和追捧,却忘了艺术好首先是要技术好,从来就没见过技术粗糙的作品,在艺术上能达到令人不可企及的高度。

吹捧艺术不齿技术

我不敢说如此赏鉴和评论,是在把艺术引向死胡同,但评论家们装着高深故弄玄虚的那副嘴脸,就赤裸裸的摆放在那里,毫无羞耻感。流风所及,各类艺术界的妄人与日俱增。

这些年到处都在提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书法这门古老的技艺,独具中华艺术特色,为他邦所无,自是处在首当其冲的显要位置,因而这个领域也就成了丑态百出的烂污渊薮。各路书家都使出浑身解数,要为自己争夺一席之地,早日身处要津,狂捞好处。别看书法的本质就是写字,男女老少日常为之,但要想写出艺术、写出特色、写出境界,非得下足苦工夫,长期临池不辍,还要有过人的天赋,幸许才有希望。

吹捧艺术不齿技术

脱掉一层皮,还不保证能把书法练出来,这也太不合算了。走捷径,时代呼唤创新,唯有创新出成果、被认可都很快。在工具上创新,在动作上创新,在书写材料上创新,在笔法上创新,在字体上创新……,只要占得某一项,成名成家便立马在望。丑书、怪书、吼书、射书大师,大行其道,反过来,那些勤勤恳恳,工工整整,没有一画是败笔的书家,却被打入冷宫,不受艺术圈待见,与奖项无缘。

假作真时真亦假,劣币驱逐良币,红火了几千年的艺术,赶上了科技空前昌盛的时代,本就处于低谷期,还要自我作贱,就等着内卷化成为一小撮人的笑话,最后都躺平了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