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尼采可能是拥有读者最多的西方哲学家。那些平时爱读点严肃书籍的人,似乎都认为尼采的思想不像其他西哲那么艰深晦涩。“上帝死了”,这话多简单明了,尤其在没有经受过基督教文化浸润的中国,简直像句玩笑话。他还东一榔头西一棒地说了不少格言警句,认真追溯起来,他不折不扣算是毒舌的鼻祖,倘若活到在今天,完全值得把“网络大神”这个封号送给他。
果真如此?读他的书,保证你会读得一头雾水,越读越不明白他到底讲了些啥。就我的浅显感受来说,他比一般哲学更难懂,很早就触碰到了坚硬的人生主题,现代人为何不能解决人生无意义?
尼采是这么着手来处理这个问题的,他先是猛烈的批判苏格拉底,他认为古希腊人为了对抗人生无意义,所以发展出悲剧,在古希腊最重要的节日酒神节里上演。人们在剧场里感受到英雄人物在不出场主宰者——命运的驱使下,一步步地走向毁灭,观众的情绪也随之一点点地达到了高潮。大家正是在悲剧中忘掉了自己,不自觉地用群体思想取代了个人思想,不再去思考单个人生的意义。而苏格拉底出现后,他用“精神助产术”方式顺着一个问题不断地质问下去,让日神精神(代表理性)凸显出来,忘掉自我的人们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人生无意义的痛苦,也就因之而产生。
极端的人人平等,本质上是社会在追求向低标准看齐。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没有创造力的。以这些人的标准为标准,这在尼采是不能忍受的。他认为像在古希腊的奴隶社会里,奴隶主贵族是不需要像奴隶那样整天从事体力劳动,社会资源也要更多的倾向于奴隶主贵族,他们任务是创造出新的东西,文化和艺术。人类的进步,正是基于有这样的分工。尼采甚至宣扬劣等的人要为社会精英和艺术家们做出必要的牺牲。如果让精英和艺术家们去干劳工的活,那才是整个社会的损失。
达尔文主义在尼采看来是不全面的,他说人既然是由形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构成的,形体可以从猿进化成人的模样,为什么精神就不再进化?精神同样也要进化,人人都可以进化为“超人”。
现代人的道德观,也为尼采所批判。他认为道德的起源就存在谎言。在强者那里,胜利即正义,而弱者比不过强者,但又想不被人欺侮,于是发明出一套说辞,什么人与人之间要彼此相爱,不能欺负他人,有怜悯心的人才是善良的人等等,从心理上让强者产生负罪感,道德观就这样被固化下来了。
尼采的哲学思想和他的前辈叔本华相类似,被归为非理性一途,他们往往能直接抓住某个人生、伦理、道德或社会问题的本质,用犀利的语言呈现出来,而不是在概念、命题、判断上下工夫,也不用逻辑推导和证明,和我们东方人的思维很相似,这大概也是我们喜欢尼采的理由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