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蔡澜比许知远高明在哪?

(2017-11-28 08:51:45)
标签:

杂谈

时评

文化

娱乐

http://s11/mw690/002GPbIhzy7g9y5ncbE9a&690

“放护法假,已经开放评论,请各位发问”。这是七十好几的蔡澜先生在微博里的常用语。几分娱乐,几分天真,几分收放由心,是高龄人士玩转微博的不二法门。

得便,有心情回答关注者的提问,他就开放评论,没空,不想回答,干脆关掉评论,免得关注者急吼吼地在线等半天,也不见回音。网络上的因爱生恨,没有什么硬邦邦的道理,一方热情似火,碰上博主的一两次冷若冰霜,就有可能恨上半辈子。但这“冷若冰霜”是博主出自有心还是无意,是没有人愿意刨根问底的,不如恨来得方便。蔡先生于人情世故,心里透亮,只动动手指头,就把关注者的恨意消弭在未发生阶段。

微博上他的回答,极其经济传神,几个字,就能敷到提问者的痛处。这是他一贯文风,不拖泥带水。他的文章,是一小块一小块日本早餐三明治,宁可读者吃后还有饥饿感,他也决不出力不讨好地去烘制俄罗斯的大列巴。

作为文化人,港岛一向比大陆活得轻松,尤其是过去,大陆仔吞糠咽菜,一肚子苦水压不住直往喉咙上冒,能有个毛坯房遮风避雨,就快活得不辞下辈子愿意做牛做马,作家笔下,不是凄恻的“伤痕”,就是满世界“寻根”。而其时的港岛文化人,已经在装修精美的洋房里,踱着方步,煞有介事地讨论是伦敦的下午茶好喝,还是意大利的咖啡更提神。

蔡澜和其他几支香江健笔,正是在那年月走进我们视野的。

按理说,我们还吃不饱饭,应该有点嫉恨侈谈生活排场和为穿衣戴帽细节喋喋不休的港岛文化人才对,可实情正好相反。透过港岛的文艺作品,我们接受到全方位的理想人生教育。似乎看到了我们未来的生活,应该是个啥模样。即使有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也是发生在豪华酒店的包间里,直插云霄的大厦里,呼啸而过的高档轿车里,这都是我们在梦里也没领略过滋味的簇新事物。在比你强大得多又代表美好方向的力量面前,只要你追求向上的愿望还没断绝,除了顿生“徒有羡鱼情”,你是鼓不起恨的勇气的。

硬要去恨,也是恨得不成体统。

几年前,有个同事跟我讲,他每每想到80年代国产电影里的一个经典镜头,还是会禁不住笑出声来。画面里,一个扮相淳朴的年轻姑娘,双眉紧锁,怒目圆睁,对着无意中伤了她的自尊又递给她一叠港币(或是美元)的华侨亲戚正色道:“请拿回去,谁稀罕你的臭钱!”他说他当初看电影时,非常理解那个姑娘的情感为何突然发作,换着是他,也可能会这么做,但后来,慢慢就觉得姑娘在那种场景下的怒气,有点滑稽。

弱者总是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不恰当的态度。

否定影片里的年轻姑娘,也是在否定自己的过去,同事却一点也不为此感到羞愧。经济状况的转变,从食不果腹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改变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匮乏,思想认识方面,也由一门心事全扑在吃饱饭上,上升到敢以天下为己任。同事否定过去,在这里意味着进步。

大陆作家的笔触兴趣,从80年代到现在,一变再变,不是作家好变,是社会在变,读者的口味在变。再看蔡澜先生的文章,几十年从未变过,似乎一直在那里等着大陆的读者成熟。

前些时候,长期坚守知识分子精神品格底线的许知远,因《十三邀》两期视频节目,成了众矢之的。网络世界,好恶都在一瞬间形成。但本文不是要谈论这个话题,权且略过。这里提起他,是因他在这档节目里也采访过蔡澜先生。蔡先生像个资深导游,领着他在香港的地头上四处闲逛,好吃好喝招待,弄的许知远都不知道要问老爷子什么好。节目整体上波澜不惊,唯一有点趣味的,是许知远“一根筋”的追问和蔡先生高超的“太极拳”回答。

许知远在节目里多次追问蔡先生:“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这话来自文天祥临刑前的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为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许知远可能想要表达的是,你蔡澜先生尽管出生在南洋,久居于港岛,但也是个正经八百的中国人,读过往圣先贤的书,难道只是斤斤于吃喝玩乐,就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抱负?蔡先生几次都是笑而不答,被问急了,也只是说,你以后会懂的。

也不知许知远现在琢磨明白蔡先生的话没有?

我们有孔子有孟子,仍显单调,还得有老子、庄子和惠能的补充,有陶渊明、林和靖、张岱、李渔、沈复、李叔同、林语堂的隔代不停唱和,方才充足。人生并不都是要汲汲于功名事业,世上的每一条道,也不都是为所有人设计的,什么样的生活才值得过,标准从来就没有统一过。蔡先生不肯为流俗的观念所左右,当下的生活方式,与他的精力、性格、思想相契合,夫复何求?蔡先生那句“你以后会懂的”,是在提醒还年轻的许知远,不要一生都活在自设的那个圣人境界里走不出来。之所以又不明说,是因为所有关乎人生路径方向的道理,若自己不能体悟,他人的言语,终究不过是风过无痕。

2017/11/27http://s4/mw690/002GPbIhzy7g9yaHcfV5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