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回家看看》发《上饶晚报》2014年7月23日(情感版面)
标签:
情感朱钟洋杂谈 |
分类: 感动、真情、心灵(原创) |
常回家看看
■朱钟洋
他是镇里第一个“北漂”,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终于走进了一家上市公司,成了销售经理。他很忙,总是在地级以上的大城市穿梭来穿梭去,只为签下一张张订单。当然,他是万万没有空闲时间常回家看看的。他唯有在大城市里看到物美价廉的当地特产,就顺便买一大摞,大包小包地邮寄回家。他想,父母睹物思人呢,这是他能做到的“常回家看看”吧。
那年春天,南方的雨水特别多,还寒流不断,母亲因为感了风寒,时而高烧不断,时而咳嗽不止。因为母亲身体一直虚弱的缘故,住进了医院,然后从小镇的卫生院转到县城的人民医院也不见好转。父亲不得不打电话向他求助。当他接到电话的时候,在沈阳市,刚下飞机,正要和外商洽谈业务。这是一张上千万的订单,他必须谈成功。
接到电话,他想恨不得马上赶回家去,但他的身份决定了这笔业务必须由他亲自出马,他也必须以公司利益为重。他很无奈地摇摇头,拨通了下属的电话,让下属邮寄很多很贵的药品回家。
当他拿着业务订单飞回公司的时候,那已经是一个星期以后的事情了。那天,公司上下一片欢腾,公司总经理还在城里最高端的酒店设宴欢迎他凯旋。就在宴会上,他的电话“不合时宜”地骤响了。电话是父亲打来的,父亲说,他母亲的病情恶化了,每天吃药、打了很多点滴都不见好转。他心里“咯噔”一下,感到事态很严重。
他“逃”出了酒店,哭着跑向了机场……
他一口气跑进了家乡的县人民医院,母亲就躺在病床上,形容枯槁。见到他,母亲强打精神,想要坐起来,但没有成功。他紧紧握住母亲的手,想要宽慰母亲几句,但什么也没有说出来。然后,他熬了药,一羮匙一羹匙地喂母亲汤药,连电话响了三四遍都没有接。父亲看着他,有些自责地说:“哎,你这么忙,我真不该让你回家啊。”
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他害怕父亲窥视到自己那颗愧疚的心。他只是强忍着泪水,一个劲地说“不忙、不忙”。“回家”这两个普普通通的汉字,此刻变成了一把无形的刀,戳向了他的心灵最深处。他知道,随着父母一天天变老,对儿女的眷念也在一天天增加。父母也不是圣人,他们总希望多过几天儿孙绕膝的好日子。
或许是母亲见到他心情高兴的缘故,两天后,母亲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脸上也有了一丝红润。他也在公司的多次催促下决定回公司了。
临走前,母亲情绪有些激动,喘气喘得脸都发紫了。他走近母亲,拉着母亲的手说:“妈,过两天,我再回来看您。”
他终于决定,向公司申请调到离家最近的分公司工作。这一刻,他深深懂得,为名利忙碌得团团转的人们,同时也被名利迷住了双眼,总以为给父母钱物就是孝顺,就能代替“常回家看看”。可“常回家看看”这几个大字,凝聚着父母无限宽阔的守望和牵挂啊。
其实,为人儿女的我们都应该,在工作之余,给父母打个电话,听听父母的声音;没事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多看一眼父母,就胜过金山银山地往父母家里送啊。
常回家看看吧,指不定,一转眼,父母就没有了,再多的钱也买不回了。
作者:朱钟洋;邮箱:ww591800@126.com;电话:1310735591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