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聊:筛子

(2023-07-28 01:32:36)
标签:

杂谈

文/上官子木(北京)

   被我统称为筛子的那东西,是厨房用具。这个东西材料多样,有竹子的塑料的不锈钢的,名称也因地而异。早年,我父母带着浓重的乡音说出来的名称,我一直都不知道写出来是哪两个字,只知道跟烧鸡有点相近,后来稍大一些,才知道写出来是筲箕,有的地方叫笸箩,还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称谓。直到现在我看见这类东西,也还是不知该从各种称呼中选择哪一个更合适。但不管叫什么,这类厨具的主要作用就是筛,而不同功能的筛子其实就是筛孔的大小和形状不同而已。

  最近写的六篇旅游博文,澳门那篇在微博被赋零阅读,而发到博客却是很顺利。去蒙古避暑系列发微博没问题,而发博客则有一篇只能发照片和文字的开头。由此看来,新浪这同门两兄弟,不仅各自是单独开火做饭且用的厨具也不同,至少是用了不同的筛子。

 浪兄家的筛子,结构比较简单,只有一个开关两种状态,不是零就是一。浪弟家的筛子结构相当复杂,我观察了一年多,也数不清到底有多少个级别,我自己体验到的大概有五个级别。都说侯门深似海,我看浪弟家的筛子比侯门更深奥。

 在360个人图书馆(简称个图),这六篇旅游博文都顺利发表成功,没遇到任何障碍。有人肯定会问,难道个图就没有筛子?那怎么可能,筛子是常用厨具,肯定家家都有。虽说筛子的功能都是一致的,但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个体差异。

   这个月,我终于完成了一项任务。

 很多博友在去年的上半年不仅找到了其他平台,也早就搬运完博文。我干活慢且效率低,从去年五月开始的愚公移山工程,终于在今年的七月完工了。把疫情前写的出国游记总共261篇全都运送到360个人图书馆(简称个图),而且全都公开发表了。这几天感觉挺轻松,总算结束了移山工作。

 我的旅游博文最初在新浪博客当然都是公开展示的,只是后来博客系统隔三岔五地用不同规格的筛子一遍又一遍地筛,那结果就很难看了,因为旅游博文大多是系列,缺35的都算好的,有的游记系列一共十几篇,筛的只剩下一篇。不过,只剩一篇也比全军覆没要稍微强一些,好歹让别人知道你曾经写过这个系列。

 由衷感谢个图的筛子比较宽容,总算把七零八落的旅游博文又集合在一起了,有了难得的整体感和归宿感。

 其实在个图,即使是旅游博文,初审没过关的文字也不少,但是个图有人工沟通渠道,这个优点实在是太重要了。当然,人家工作也是有规章制度的,点到为止。所以,我还是需要费些心思猜猜具体是什么。好在人工沟通的环节只要存在,一来二去的就越说越清楚了。何况我也挺痛快,人家说一点,我就删整段,只要衔接得上就不计较了。

 这样的沟通过程注定很耗时,赶上节假日可能需要超过一个星期的时间。为了保证发表的时间顺序与原来的一致,我都是等前面的解决了问题且文章公开发表之后,再继续后面的搬山进度。这就是为何一点小活儿干了一年多的原因之一。至于之二,则是把浪家筛出去的文字又捡回来,这比直接复制粘贴肯定费工夫。

 浪家的筛子触敏的范围比较广,不太容易总结规律,但是某些小规律还是能看出来。我写游记总喜欢东扯西拉,去了阿尔巴尼亚就要议论霍查,到了罗马尼亚就要评说齐奥塞斯库,总之对某个年代的事总是有不少联想。跟着筛子的自动化流水线作业,我也慢慢明白,最能引来细孔筛子的就是前东部阵营的那些旧闻,虽然已经是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但只要我津津乐道,那筛子系列就很易于切换到触敏机制。

 也有一些是旅游中的具体内容,譬如某些比较贫穷国家的个别怪异的社会习俗,需要筛掉。尽管是人家的真实生活,但你自己知道就行了,不能传播。这些属于在浪家比较忌讳的内容,但到了图家就不算啥事了。那么,个图家的筛子对啥内容触敏呢?客观地说,比浪家的筛子简单多了。

 经过最初几个回合的沟通,我很快就把个图家筛子的基本精神融会贯通了。打个通俗的比喻,你说别人家怎么干净怎么漂亮,这你尽管说,但你不能对比出自家的脏乱差,甚至还要表示向人家学习如何打扫卫生及整理内务。我感觉,这应该还算很不错了,虽然缺乏反省精神和进取精神,但不影响求真求实地看外界。

 需要说明的是,个图并不是什么内容都很容易发出,只是旅游类的相对好一些,而涉及政论和批判性的文章不仅是照样发不出来,而且那筛子比浪家的更细更密,绝对是疏而不漏。那类的文章我也不去争取,因为不是删掉某句某段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篇的立意与观点,我只能干脆放弃。因而,愚公移山的结果,只是在个图建立了旅游博文的完整文库,其它方面的文字其实没几篇。很遗憾,未能实现把所有文字都存放在一起的初衷

 通过我自己发文的经历,可以看到个人与平台的关系,如果是相互协商性的,即使限于客观条件,也有可能获得局部双赢的结果。具体说,就是筛子怎么用得更灵活一些。

(转自上官子木博客的新浪微博2003-7-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