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上官子木
上官子木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205
  • 关注人气:5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2023-05-07 14:18:27)
标签:

苏州同里

游记

 文图/上官子木(北京)

  418日从扬州乘坐高铁到苏州,全程一个半小时,票价是94元。

 最初的计划,原本是要在苏州市内至少住一晚,但行程几经修改之后,最终不但没在苏州留宿,连火车站都没出,下了高铁直接乘坐地铁四号线,同里是终点站,地铁票价7元。

 之所以没有在苏州市区停留,主要还是因为没有想去的景点。当年学生时代到苏州旅游,我按照一本《青年旅游手册》上的景点介绍,把苏州市区内的所有上榜园林一个不剩全都逛遍。至于当时的感受,我至今记忆犹新:各园林外貌雷同且面积是一个赛一个小。

 同里的门票是100元,对老年人的优惠规则与扬州一样,估计整个江苏省的门票都是这样统一规定。我不由地联想到,当年苏州各园林的门票如果都像现在这么高价的话,穷学生的我是不可能逐一打卡的。早年的自由行,旅游费用主要是吃住行三大块,门票是微不足道的。而现在,门票在旅游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待我走进同里的街巷,不禁质疑百元门票的合理性,因为不仅游人稀少,而且街上的店铺超过八成都关门闭户!游人逛的明明是座半空的城,这怎么就好意思收百元门票呢?我认为,即使太想收费,也应该打折按淡季收20~30元才比较合理。

 同里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距苏州市区18公里。我估计五一小长假期间不会这么惨淡,至少苏州市区的人会过来消遣,毕竟有地铁直达,往返的车费才14元。

 以前一直觉得旅游景点的游人越少越好,但是看到一派萧条、街巷无人的同里古镇,突然意识到,没有人气儿的景点还是蛮怪异的。不过,也正是由于开张的店铺不多,所以才让我有机会静心观察仅有的几家营业中的铺面。

 有一家画店敞开着,画家在不紧不慢地为一个姑娘画头像。我看了几眼画面中的人物肖像,也扫视了满墙挂的画作,心里一边给这位画者的专业水平打分,一边想着非常世俗的问题:不知靠画像能否交得起店面租金,能否维持生计?

   走到一家卖烧饼的店铺,看门帘非常小,却贴着一幅顶天立地的长对联,上联和下联都写得小家子气,横批却很夸张:中华民俗小吃。还嫌宣传的力度不够,又将一张白纸打印了几个大字贴在烤炉上:同里最好吃的烧饼。看到这小铺子里里外外都脏兮兮的,心想即使烧饼真的很好吃我也不敢吃。

 同里古镇的水域有诸多桥,其中最高的一座桥叫泰来桥,这是一座很醒目的亭子桥,即在石桥上架起高高的木制亭阁,比较有特色,成为同里水域的标志性建筑。在亭子桥的桥头,有一家门帘挺大的茶馆名为“阿庆嫂茶楼”,令我突然想知道阿庆嫂是哪里人?其实我只是想知道样板戏沙家浜写的是哪个地方?上网搜:沙家浜镇,隶属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常熟为苏州下辖的县级市)。

 当看到沙家浜里阿庆嫂那一身行头,展示在同里街巷不止一家店面的门前广告上,我感到有点意外,没想到样板戏的影响竟然延续至今。

 同里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镇,其地名的由来不仅有典故,而且还挺有趣。根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唐初名铜里,宋改为同里,旧名富土,因其名太侈,乃拆田加土为同里

 我读了《同里志》的这段记载,产生了疑问,如果从富土直接改成同里,竖排富土二字,去点拆田加土为同里,可以说是顺理成章。但是当初先由富土改成铜里,这又是几个意思呢?

   从逻辑上考虑,我想故事应该是这样:早年的同里只是一个村落,旧称为富土,一个非常阔气的名字。到了唐代初年,改名为铜里,是因原名富土太高调张扬,中国人讲究财不露富。于是,用铜钱替换富裕,用乡里替换土地。到了宋代,当此地正式由村扩建为镇时,有文化的乡绅附庸风雅,将带有铜臭味的字的金字旁去掉,产生了一个雅俗共赏的名字——同里,即一个共同拥有的乡里。当然,我这纯属小说家言。

   同里改名的典故还有更热闹的民间传说,故事梗概为,朝廷以“富土”村很富有为名征收过多的苛捐杂税,百姓们无奈中请教当地的一位姓金的秀才,经金秀才点拨之后,将村名“富土”去点拆田加土,改为同里。我看这个民间传说,不管真假如何,故事本身在逻辑上还是蛮通顺的,只是绕过了曾用名铜里,这是同里更名最难解释的关键点。

 尽管《同里志》没有把同里地名几次更改的缘由讲清楚,但有关拆田加土为同里的说法,构成了一个相当有趣的文字游戏。

 景点游人稀少的最大优点就是清净,既适合闲逛、拍照,也适合学美术的学生来写生,只是百元门票对学生来说,写生的成本过高。

 我是属于非常喜欢水的人,拍照也喜欢拍水中的倒影。同里的景点,看着水域并不大,能拍出美景的角度似乎也很有限。可实际上,整个同里镇全境有大小河道近300条,大小湖荡约20个,而且同里镇境内江河相通,河湖一体。至于所谓的古镇景点,无非是划出一片水域,围绕一些古建筑,打造几条商业街而已。

 自从离开了扬州,火热的大太阳就见不到了。在同里看到的天色是一片灰蒙蒙,照片里的色彩自然欠佳。我这次出游连相机都没带,只是因为懒,全程拍照都是用手机。照片也不修图,不做任何后期处理。自打阳过之后,人变得特别懒。不修图的优点是,照片与实景吻合的真实度比较高。

 结束了同里古镇的游览之后,打车去周庄。不过,下一篇博文的主题并不是周庄。

 

同里古镇的牌坊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同里古镇的桥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同里古镇的街景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同里古镇的水乡风光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江南古镇游(3)——苏州同里

(文图转自上官子木博客的新浪微博2023-5-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